李宗偉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南湖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日照 276823)
有的領導誤以為預防動物疫病就是打好防疫針,致使預防工作偏重于疫苗的預防注射。實際上,有些重大動物疫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疫苗的免疫保護度不高,例如口蹄疫;有的重大動物疫病還沒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例如非洲豬瘟。
對于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而言,并不是打好防疫針這么簡單,而是要認真的分析疫病的成因。從動物的飼養環節入手,分析其影響因素,找到造成重大動物疫病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實現對疫病的有效防控。同時,在防控過程當中預防及控制更重要。
根據《畜禽產地建議規范》進行產地檢疫時,要進行查驗資料和查看免疫標識,然而免疫標識正是問題所在:(1)免疫標識易損壞,看不清;(2)免疫標識是剛剛打上的,沒有實際意義。
在產地檢疫中,既要檢查相關的資料,同時也要重點查看免疫的標識,而這兩方面在實際檢疫工作當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導致了產地檢疫沒有得到落實,既影響了產地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導致了發生動物疫病之后無法追蹤到患病動物的源頭,對整個免疫工作和疫病的防控工作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以生豬為例,當前生豬價格奇高的情況下,個別官員甚至提出鼓勵散養,提高養殖補助等建議。其實當前生豬價格居高不下是多因素疊加的結果,并不單單是因為控制養殖環境污染而實行禁養政策引起的。在鼓勵養殖生豬的年代,散養戶所養生豬占絕大比例的情況下,生豬價格也存在著大起大落現象。應當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生豬散養戶逐步被淘汰是大勢所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養殖政策的科學性和連續性是關系到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從目前養殖業的發展來看,養殖業的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在推動和執行過程當中往往受到市場影響較多,不能夠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在政策的執行過程當中也容易出現偏差。
嚴格按《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開展綜合防控工作。在提高畜禽疫苗免疫注射密度的同時,積極進行畜禽抗體檢測工作,大力開展健康養殖技術推廣,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
基于動物防疫的重要性以及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嚴峻性,在實際工作過程當中,既要合理的開展綜合防控工作,同時也要在注射疫苗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體系,建立相應的疫病防控制度,在推動和實行過程當中注重制度的落實和實施情況,使整個動物防疫工作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通過防疫解決疫病的發生同時,也通過具體的防疫能夠避免爆發大規模的疫情。
研制高質量的免疫標識,嚴格按照《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規定對動物施加免疫標識,建設全國動物數據庫,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動物檢疫工作進行監督。
對于動物的產地檢疫應當細化管理措施和流程,在具體的檢疫過程當中,應當建立動物的數據庫,對動物的產地信息進行有效的標記,做到動物產地信息的可追溯。一旦發生疫病情況,能夠迅速地追蹤到動物的產地源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隔離。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對免疫標識進行升級和換代,保證免疫標識能夠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并且在免疫標識的實施當中能夠解決標識物的識別和跟蹤問題,使動物的產地檢疫能夠更加高效快速并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要嚴格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等相關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遵守這些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來制定養殖政策。嚴格養殖區域劃分,分別對適養區、限養區和禁養區落實相關政策。如有可能,建議對適養區和限養區按動物種類進行區域相間養殖,即相鄰的兩個區域養殖不同的動物種類,實行動物物種隔離,最大限度的減少病原傳播。在遵循生豬價格形成機制的基礎上,適時出臺差異性鼓勵政策。
在動物養殖過程中,既要保證養殖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同時也要根據動物防疫法制定有效的疾病防控策略,使動物養殖能夠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發生疫病的風險,從這一角度來看,應當建立全面有效的動物養殖政策,并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政策的科學性,避免政策頻繁調整對養殖戶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也要是整個的動物養殖政策,具有較強的連貫性,能夠保證科學的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要想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就要遵守動物防疫法規、貫徹落實產地檢疫制度和合理制定產地檢疫制度等方面入手,使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夠有效開展,在實效性方面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