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斌
(福建永誠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福清 350300)
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指的是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為阻斷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致病病原侵襲豬群,保證豬群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防控的綜合性技術與管理措施。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可保證豬場正常生產發展,發揮最大生產優勢,從而獲得最大的生產效益。
規模化豬場地址選擇不僅需要滿足國家地域性相關發展規劃,而且也應滿足遠離其他污染源,具體要求如下:①場址應選擇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供電可靠、交通便利的區域;②場址選擇應遠離居民區、交通主干道、屠宰場等疾病風險較高的區域;③在地址較高、平坦、向陽、背風的區域建設豬場;④根據設計生產規模,豬場周邊應配套相應的種植基地進行種養結合,同時將沼肥資源化利用。
①豬場布局應設三個凈區: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位于當地全年主要風向的上風口,其中辦公區和生活區應當位于場區入口附近,并且和生產區設有圍墻隔離;兩個污區:糞污處理區、病害豬隔離處理區,位于下風口,旨在避免有害病原微生物經氣流污染凈區,威脅生豬養殖生產安全。②豬舍坐北朝南最佳,東西走向,有利于采光和通風,舍間距應大于8m。各階段豬舍由上風向到下風向依次安排為:配種舍、妊娠母豬舍、產房、帶仔母豬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出豬臺,并實行分點飼養。③場內道路布局合理,進料(凈道)和出糞(污道)道嚴格分開,避免交叉污染。④豬場需具備各類消毒、隔離、診療、病害動物隔離處理、污水污物處理以及防鼠、防犬貓、防蟲媒的設施設備。
根據生產需要,可在豬舍內配置降溫、防寒設施,同時根據豬不同飼養階段的需求,科學調控豬舍溫度、濕度和光照。豬舍內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降低舍內空氣中NH3和粉塵等有害物質的含量,為豬只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豬場外周邊環境及相通的道路要定期消毒,場區出入口處設置車輛消毒池,緊鄰消毒池設置人員更衣消毒通道、外來物品消毒間。在不同生產區,要針對性地選擇對目前流行病原體敏感的消毒劑,按照消毒計劃,嚴格執行。每棟豬舍入口處應設有洗手消毒盆、消毒墊等。豬舍清欄后嚴格按照清掃、沖洗、干燥、消毒、干燥、空欄7d以上備用的程序進行清洗消毒;豬舍內還要定期帶豬消毒,通常每周2次。日常制定規范的消毒制度,并注意消毒劑的定期更換,防止病原微生物對消毒劑產生耐藥性。
①嚴格限制場外人員進入豬場,如確實需要進入豬場,需經嚴格消毒通道、淋浴、更換衣物、鞋靴等方可進入豬舍;生產人員與管理人員進入不同豬舍間時要經過淋浴、更換衣物、鞋靴等,做好消毒;各豬舍間飼養員嚴禁互串,防止豬病交叉感染。此外,應加強場內員工生物安全知識培訓與技能,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②外來車輛禁止進入豬場,如需進入,需嚴格清洗和消毒; 豬場內運輸工具、器具等應定期清洗和消毒,且各個生產區盡量不交叉混用。
豬場應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整個豬舍同時進豬、同時出欄,出欄后豬舍要徹底清掃、沖洗、消毒,空欄5-7d后調入新豬群;依據不同階段豬群的營養需要和采食量,科學設計飼料配方,保證豬只機體營養全面化,嚴禁飼喂發霉變質飼料,同時給予豬群充足、潔凈的飲用水。采取母豬分胎次飼養、仔豬早期隔離斷奶的管理方式,能夠保證母豬繁殖性能,有效防控保育豬疾病發生。
病死豬及其產品、污染物是場內疫病主要傳染源,必須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或造成疫病擴散蔓延。此外,豬場污水、雨水應做到分流排放,污水可采用地下管道排入糞污處理,豬糞的貯存和堆放應具有固定的場所與設施,并且及時清理轉運。
規模化豬場應重點做好豬口蹄疫、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以及豬瘟等疾病的免疫接種工作,根據當地流行病學特征,結合豬場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疫苗種類及免疫程序。免疫注射時應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做到一豬一針,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場內定期開展疫病檢查和監測工作,掌握豬群健康動態,一旦發現疑似傳染病時,應及時隔離病豬,并立即向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及時控制和撲滅疫情。
規模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且貫穿養豬全過程,每一項都需要專人負責,落實主體責任,同時根據本場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最大程度上為豬只生長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增強豬群整體抗病力,降低豬場發生疫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