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勇 張 麗 梁國慶 韋永江 李治芳
(羅甸縣農業農村局,貴州羅甸 550100)
X縣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區縣,雖然通過幾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形成了以蔬菜和水果種植為主的農業體系,但由于受制于山多地少,種植業頹勢越來越明顯。據統計,X縣居民的豬肉產品占肉類消費總量的70%以上,在非洲豬瘟進入中國前豬肉供應80%以上靠外調入。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廣大養殖場戶為避免疫情造成損失,提前出欄或自宰沒有達到出欄標準的生豬,甚至全部清欄,造成生豬存欄降幅較大,引發農產品物價大幅上漲。通過新形勢下推進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破解因疫情傳播風險和仔豬價高導致養殖戶不敢養、不想養、養不起的困境,不但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鄉帶動發展,還可以逐步提高生豬自給率。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生豬生產短板進一步暴露,生豬產能明顯下滑,穩生產保供給壓力增大。在今年8月底,豬肉供給和價格問題受到社會關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相繼印發文件,從基礎設施、貸款貼息、推動糞污處理、補貼補助和禁養區劃定等方面出臺17條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9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思路、目標和政策措施。《意見》瞄準“有錢養、有地養、運得出、供得上”全方位發力。從促進生產、加快恢復、規范禁養區劃定和管理,保障種豬、仔豬及生豬產品有序調運,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加強生豬產銷監測,完善市場調控機制等6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推動構建生產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布局合理、產銷協調的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并提出了豬肉自給率、養殖規模化率和規模養殖場(戶)糞污綜合利用率三方面量化目標。從長遠發展來看,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保障好老百姓的“菜籃子”和養殖場戶的“錢袋子”,將對調動養殖場戶的積極性、促進增養補欄和保障豬肉市場的供給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去年4月以來,受“豬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沖擊和一些地方不當行政干預的影響,我國生豬產能持續下滑,今年豬肉供應相對偏緊,價格上漲較快。但是,由于當前沒有疫苗可直接對非洲豬瘟疫情進行防控,我國大陸地區前期發生過疫情的地方實施復養成功率都很低。從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監測數據看,在當前政策利好和市場行情的雙重帶動下,出現了部分省份生豬存欄止跌回升、規模養殖恢復勢頭明顯、仔豬飼料產量回升和后備母豬銷售量明顯增加等向好因素增多,養殖場戶補欄積極性開始恢復。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能繁母豬同比平均降幅依然很高,如果沒有大幅的恢復,2020年的豬肉供給缺口將更大,國民豬糧保障依然嚴峻,生豬產業鏈覆蓋寬廣,影響更大。同時在替代品供應方面也偏緊,另外即使增加豬肉進口量,對于目前國內如此大的豬肉缺口來說是不能彌補的。后市豬價大幅上漲并高位運行是必然結果。
充分利用好非洲豬瘟防控形勢下的生豬發展契機,按照到2021年年底爭取實現縣內95%以上的自給率的要求,通過有組織的落實好《意見》要求的六方面具體政策措施。在縣內新建或者改擴建一定數量的規模養殖場,并按照非洲豬瘟防控要求建立生物安全保障屏障。采取“一對一”或是“多對一”的干部跟蹤服務模式,建立健全支持生豬產業發展的綜合服務保障體系:一是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結合財政實際情況和生豬飼養量,加大在疫苗經費、動物防疫補助經費、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等方面扶持力度;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業信貸惠民作用,重點幫助養殖戶解決資金問題,積極完善生豬養殖保險政策,提高生豬保險的賠付金額,進一步降低生豬養殖的風險。二是合理分配政策資源,結合產業規劃,在用地、貸款、保險和環保方面對規模化生豬健康養殖制定傾斜性政策,并對發展適度規模生豬健康養殖較好的地區給予政策獎勵,幫助其在環保、育種、標準建設方面爭取項目支持,落實糞污資源化利用政策,加大對糞污資源化利用機具購置的補貼力度。通過規模場為試點示范開展生豬增養補欄工作,以點帶面引導生豬規模養殖場及時進行增養補欄恢復生豬生產。
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廣大農村生豬養殖業的發展,農戶散養生豬不但增加了貧窮群眾收入來源,而且對供應自給將是重要補充。通過強化對農村散養戶的發展觀念轉變引導,鼓勵散養戶提高對生豬飼養、圈舍管理和基礎防疫,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小農戶穩步擴大規模,發展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現代家庭牧場。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價值創造能力強、發展健康養殖信念堅定、經營主體信用水平高、推廣應用效果好的生豬健康養殖產業鏈經營主體。整合相關資源,搭建人才培訓、信息服務、防疫、種豬/仔豬繁育在內的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企業及家庭牧場的技術力量,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養殖模式,總結推廣適合本地區實際的生豬生物安全防護、清洗消毒等實用技術切實提高防疫能力和水平,促進畜牧業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