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紅
(上司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獨山 558200)
大多數成規模的養殖場養牛基礎扎實,統一規劃建設,建立了專門的母牛養殖基地,實現人畜分離,修建專門的青貯窖,統一進行防疫管理和疾病治療,能繁母牛大多源自于自身培育或購買,飼料大多為自產粗飼料和精料,自產粗飼料包括玉米秸稈、青貯精料,包括采購的濃縮料或補充料。牛糞可以做農家肥,以出售育肥牛為主要收入。
養殖成本計算要根據母牛飼養每日每頭的成本計算,包括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直接生產費用包括母牛成本、飼料成本、飼養人工固定費用、水電費、醫藥費等等,母牛對粗飼料采食料有較大差別,粗飼料的加工成本不同。規模養牛場一般采用混合精料的方式,按照每天每頭平均1kg投放,在能繁母牛的養殖中要注意保證母牛的蛋白質供應,維持能繁母牛的自身需要,同時保證能繁母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微量元素的需要,在計算飼養成本和人工飼養費時,要考慮到運輸和加工成本,規模養殖場一般需要儲存秸稈作為飼料,購買秸稈的費用也要加入成本中。此外,還包括員工固定費用及飼養員的報酬和福利費用、母牛成本和醫藥費,需要根據不同養殖規模確定,間接生產費用包括管理費和利息等等[1]。
能繁母牛養殖的目的是提供可育肥牛和能繁母牛,因此要提升母牛養殖收入,就要培育合格的母牛。母牛養殖收入按育肥牛售出的價格收入計算,以及牛糞、農家肥、沼氣原材料等等。犢牛一般4~5個月斷奶,應用提前補飼技術,斷奶后可以留養。將一段時間內的能繁母牛養殖收入減去成本投入,便是規模養牛場能繁母牛的養殖效益。
能繁母牛是養牛場獲得犢牛的重要來源,也是獲得收入的關鍵。規模養牛場能繁母牛的飼養成本是影響能繁母牛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包括母牛自身成本、飼料成本、醫藥成本、人工管理成本以及水電、管理費用等等。
能繁母牛的養殖效益也受到養殖收入的影響,即犢牛的成活率、育肥率,犢牛的出售是養牛場的主要收入來源,以及在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牛糞出售的收入等等。
在規模養牛場能繁母牛的養殖過程中,適當降低能繁母牛養殖成本,是提高能繁母牛養殖效益的重要方式[2]。在養殖過程中,保證能繁母牛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充分攝入的同時,采用粗精飼料混合的方式喂養,降低飼料成本。采用科學的喂養方式,提高母牛的育肥效果。提升能繁母牛的醫療水平,引進專業獸醫人才,保證能繁母牛的健康。提升飼養管理人員的專業飼養水平,提升員工的職業道德,使得員工可以精心照顧能繁母牛,減少能繁母牛的疾病率,從而為養牛場減少損失,提升能繁母牛養殖效益。
規模養牛場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育肥犢牛,而在能繁母牛的養殖過程中,提高能繁母牛和犢牛的成活率和育肥效果是提高養牛場收入的重點,而要提升能繁母牛和犢牛的能活率和育肥效果,則要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和養牛場醫療水平,在能繁母牛和犢牛的養殖過程中,特別是前幾個月,一定要保證充分的營養供應,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攝入,從而使其母牛和犢牛都能獲得充分的養料,提高其成活率。在日常管理中也要精心照料,養牛場可以為員工開展專業培訓工作,在犢牛出生前后加強對母牛的日常管理,由員工進行日常巡邏,提升犢牛的成活率,從而提升規模養殖場的收入[3]。
在能繁母牛樣子過程中也要引入循環經濟,開發多種收入形式,比如利用牛糞做農家肥出售,在沼氣池中產生沼氣自用等等,既減少了牛糞堆積導致的蚊蠅滋生,占據場地,又為養牛場提升了收入,節約了養殖成本。
在規模養牛場能繁母牛的養殖過程中,養殖效益來自于養殖收入與養殖成本之差,在養殖過程中降低養殖成本,提升養殖收入是提升養殖效益的主要途徑,因此規模養牛場在能繁母牛的飼養中,要在適當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提升養殖收入,科學養殖,提升成活,率,擴大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