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松措西
(青海省稱多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稱多 815199)
高原型藏羊梭菌病為藏羊養殖生產期間常見多發的疾病之一,該病是由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而誘發的一類疾病統稱。此病臨床表現有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幾類,一旦感染可造成藏羊機體紊亂,急性死亡,而給養殖戶造成的經濟損失極大。
高原型藏羊梭菌病,是由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而誘發的一類疾病。比如: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等,上述任何疾病都可造成羊群的急性死亡,造成的危害極大。
自近些年的流行病例調查來看,上述幾種病型又呈現不同的流行特點。
羊猝狙流行病例來看,成年綿羊的易感性最大。自流行地域來看,低洼、沼澤地多見。自流行季節來看,常見冬春季節,而且為地方性流行。
羊腸毒血癥流行病例來看,綿羊的易感性最大,其中以2 ~12月齡營養較好的羊只較多。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條件性,多發生在青草萌發和牧草結籽后的時期。
羊黑疫流行病例來看,綿羊易感性最強,多為1歲以上,多見于2~4 歲綿羊,發病羊多為營養良好的肥胖羊只。該病多發生在春季和夏季、肝片吸蟲流行的低洼潮濕的地區。
羔羊痢疾流行病例來看,主要發生于7 日齡以內的羔羊,2 ~3 日齡尤其多見,7 日齡以上的羊只少見。母羊妊娠期營養不良,羔羊體質虛弱;氣候寒冷;不如不當等可促使本病的發生與流行。純種細毛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土種羊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雜種羊位于二者之間。其傳播途徑除了消化道之外,還可經臍帶或創傷感染。
此病臨床表現為急性、突然經過,甚至個別無臨床癥狀,即可突然死亡。臨床單一病癥不多,多數呈現混合性感染,而且確診難度大,致死率較高。臨床病癥有諸多相似之處,很容易混淆。急性病例,多數無癥狀,放牧時死在草地,或第二天慘死圈舍。慢性病例,臥地不起,不愿走動,磨牙,震顫。個別病例,腹部疼痛,瘤胃臌脹,后期多數為痙攣致死。
自剖檢病理來看,臟器有不同程度病理性病變,致死尸體腐爛、膨脹,天然孔出血。典型病變臟器,集中在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等等。
此病確診難度大,加上后期發病急,臨診康復率多數不高。對此,早期做好預防接種,就顯得更為重要和關鍵。預防接種期間,應遵循獸醫的要求,分別在春秋季節,用羊三聯沒活菌苗接種。為增強防疫接種質量,首次接種后2~3周,應加強免疫1次,并能根據藏羊體型、體積等靈活調整,以確保防疫效果。
作為常見微生物疾病,此病防控期間,做好場內清潔、干燥工作,消除場內致病誘因,營造好的控病環境,對降低此病感染效果更好些。此外,在清潔衛生的基礎上,應嚴格場地消毒,嘗試用生石灰或消毒液消毒。同時,春秋季例行驅蟲管理,做好保暖御寒,以增強羊群抗病體質,降低此病的易感性。
多數病例病程急,來不及治療。個別慢性病例,應積極對癥治療,早診斷、早治療。尤其有磨牙、抽搐、呼吸困難等癥狀時,務必要及時組織獸醫就診,嘗試用正確治療措施。病畜隔離治療的同時,對未患病用“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三聯苗,或者“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聯苗,緊急注射,用量每次5ml,無論大小,能起到不錯的控病效果。
對患病羊群的臨床治療,經藥敏試驗,對癥用藥可選復方磺胺嘧啶注射液、安納加注射液等等藥物,有不錯的康復效果。具體用藥處方,參照如下:12%復方磺胺嘧啶注射液,每次5ml,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續用3~4d。注意,首次用藥,劑量加倍。10%安納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天1次,連續用3~4d。維生素C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0.5~1g,每天1次,連續用3~4d。5%葡萄糖生理鹽水,每次200~400ml,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續用3~4d。同時,可對癥用畜痢靈,2ml/kg,內服,每天1次,連續用3~4d。蟲克星,口服,每天1次,用量0.2mg/kg,連續用3~4d。
過往流行病例調查中,高原型藏羊梭菌病在近些年發病率高升,此病為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而誘發的一類疾病。比如: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等。此類疾病臨床單一感染少見,多數為混合感染,諸多病癥混合感染相似度較大,為此藏羊生前確診難度較大。考慮到此病危害大,傳染范圍廣。而且,不少為急性經過,治療難度大。防控還應該以預防為主,早期做好預防接種,春秋季用羊三聯苗和五聯苗接種,以增強抗病體質。同時,注意改善飼喂管理,消除發病誘因,注意場內清潔、干燥。對慢性病例,可嘗試用復方磺胺嘧啶、安納加注射液等治療,但是效果不佳,還應將控病放在早期預控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