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磊 郭本占
(山東省樂陵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樂陵 253600)
在羔羊成長過程中,生長環境對其有直接影響。所以,對于羊舍的選址工作,養殖人員必須要做好,從地勢方面而言,應優先選擇地勢較高的地點,同時,為了利于牧草的生長,整體環境需要偏干燥,以此來保障羔羊的食物來源,對于羔羊的飲水需求也應進行滿足,需要有干凈的水源。羊舍的選址不能靠近交通中心,不宜過于偏僻,在保障交通便利的同時,要避免羔羊生長受到車輛行駛的影響。
需要分區開展羊舍建造工作,主要有三部分,分別為生活區、辦公區以及養羊區。生活區和辦公區應與養羊區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是在生活區和辦公區的下風位置建立養羊區,以便養殖人員更好地管理與飼養羔羊;應分開建立母羊區和公羊區,距離控制在兩百米左右為最佳;在整體養羊區的中心位置可以建立成年羊舍,普通羊舍需要與病羊羊舍保持三百米距離;應根據養殖羊羔的數量設定羊舍建造規模,一般每只羔羊在羊舍的空間只需要0.7~1m2即可,每只成年公羊在羊舍的空間只需要2~4m2即可,而每只成年母羊在羊舍的空間只需要1~2m2即可。
舍飼養羊飼養管理的重點就是準備草料,這是羔羊順利成長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舍飼養羊對草料要求不是特別高,屬于一種草類動物,所以,養殖人員在實際飼養過程中,只需要保障草料搭配均衡,要避免羔羊產生厭食心理,不可長時間喂食一種草料,不然就會出現體重下降等問題。在舍飼養羊過程中,養殖人員可以儲備黑麥草和紫花苜蓿,主要在羊群越冬時期應用黑麥草,而在夏季喂養羊群時主要應用紫花苜蓿,這樣就可以保證一年四季舍飼養羊能食用新鮮的草料。除此之外,對于舍飼養羊的細糧與粗糧搭配,養殖人員也要加大重視力度,這樣才能促進舍飼養羊的更好生長,提高羔羊的采食量。
舍飼養羊的最后階段就是飼養管理技術,應在實施飼養過程中,正確實施以下操作步驟:羊類4個月前均被稱作羔羊,針對羔羊的飼養管理技能,母羊泌乳應在其出生至3周內提升,同時強化羔羊病抗御能力,并用煮熟的豆制呂等精雜料喂養一個月左右的羔羊,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應與青雜料一同喂養,當羔羊成長至6月左右,要保證其正常斷奶,可喂養大豆及玉米等精雜料。羊群飼養的精雜料配方通常情況下是由骨粉1%、麥麩8%及玉米80%等粗雜料組成。
羔羊在出產第七天后,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容易引發痢疾病狀,在羔羊出生的一個月內,飼養人員應每天實時觀察和飼養羔羊,若發現羔羊糞便顏色異常或身體出現拉肚子等情況及不吃飼料的現象,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時解決這種情況,特別是羔羊糞便呈現褪色或紅色等異常顏色時,在2~4d內羔羊便會死亡,為了防止病狀的深層分散,養殖人員應對羔羊注射羔羊氯霉素,12.5萬IU劑量每次即可,一天為兩次注射,若此時羔羊病癥沒有緩解,養殖人員應利用中草藥實施調治,具體的配方為30g甘草、30g干姜、30g白術、30g黨參。
如同剛出生的孩童一般,羔羊作為幼崽需要重點對待,其適應力及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諸多疾病侵襲,在小羔羊從母體生產后,應擦拭干凈其身上的液體,并將其放置吸熱舍內,用清潔后的麻袋裝置規整,在滿十天后,應防止羔羊發生感冒癥狀,禁止其舍外行動,及時對其注射氨基比林液,1~2ml劑量每次即可,管理飼養人員在無效的情況下,應防止其感冒惡化,對羔羊喂養抗生素。
在養殖過程中,若羔羊身體內硒素和維生素E不足,就會出現白肌病癥狀,白肌病會影響羔羊的運動行為,也叫做肌營養不良,嚴重可導致小羔羊死亡,發生心肌梗塞等癥狀,羔羊兩個月大時比較容易發生這種病狀,臥地而躺、精神萎縮就是此病的具體癥狀,部分羔羊會產生心肺呼吸窮困、尿液成血色、血液麻痹等病狀現象,在治療此病過程中,作為養殖人員應找出針對性的防治方法,采用亞硒酸鈉注射液0.2%劑量對羔羊實施注射,時間為兩個月最佳,并對其喂養300ml維生素E,在管理畜牧舍飼養羊過程中,需要定期給母羊喂養優良的草料,強化母羊的管制技術,以此來防止羔羊白肌病的產生,做好每個環節的具體措施。
綜上所述,舍飼養羊是羊養殖的主要發展趨勢,對于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這種養殖方式可以很好的滿足。在舍飼養羊過程中,養殖人員一定做好必要的防疫措施,進一步完善處理相關設施。只有這樣,才能較好的規避舍飼養羊的風險,更好地保障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避免養殖過程中出現羔羊死亡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