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社菊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畜牧獸醫局動物衛生監督所,甘肅隴南 746000)
當前市場對豬肉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斷加大,豬肉價格也在一路飆升,規模化養豬發展勢頭迅猛,不僅給養殖場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極大的滿足人們的豬肉需求量。但是規模化養豬過程中,豬疫病防治問題變得越發突出起來,成為阻礙豬規模化養殖的重要因素。為了滿足市場的豬肉需求,確保豬肉產品質量,必須要充分做好規模化豬場疾病防治工作。
①大多豬病發生是因混合型病原體作用所引發。特別對規模化養豬場進行調查發現,很多豬疫病都是由兩種及以上的病原菌交叉感染所導致,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以及豬瘟等。所以,規模化養豬場疫病防治工作難度更大。
②豬疫病感染多為微隱性感染,很多都屬于非典型病例。受環境因素影響,造成病原體毒理出現很大變化。而且由于豬不斷的進行疫苗注射,利用化學措施進行防治,都存在一定免疫力。所以多數豬群在發病時都處于隱性感染狀態。疫病流行過程中,很多病豬呈現非典型癥狀,病理變化不明顯,加大了豬疫病防治難度。
③豬疫病的發生存在季節性和周期性的特點,尤其是夏季存在大量的蚊、蠅,這位豬疫病的傳播提供了條件,特別是容易導致一些流行性乙型腦炎以及豬丹毒等疾傳播流行,豬口蹄疫主要多發于秋季。
有的養殖戶為了便于運輸,提高養殖效益,通常選擇離公路較近和居民區較近的區域建設養豬場,這樣便于運輸,能夠有效控制運輸成本投入。然而,這些養豬場由于離公路和居民區較近,人員流動量相對較大,給豬疫病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不利于豬場的穩定經營。所以為了有效應對以上這些問題,應當合理地選擇豬場建設位置,并對養豬場周圍環境和運輸成本等情況,綜合考慮。
自身條件是影響豬規模化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養豬技術水平不高,不注重豬疫病防治工作,沒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對于疫苗選擇不當,這些都會影響到豬疫病的防治工作。
豬場養殖管理人員,大局意識不足,在養豬過程中,為了減少成本投入,選擇一些低劣的飼料品種,或者出現霉變的飼料品種,難以保證豬的營養供應,導致生長緩慢,抵抗力減弱,對于豬的生產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而且,雖然有的豬場采用封閉式管理,但是對于人員的進出卻管理不嚴格,隔離消毒措施不完善,反而加重豬疫病的傳播。
科學的選擇豬腸養殖場地,這是規模化養豬的重要前提,應當遠離人口密集區和交通流量密集區,選擇地勢開闊,干燥,通風良好,運輸方便的的區域建設豬場。同時,根據豬場實際合理分區,劃分為生產區,管理區和生活區,并將隔離網架設于生活區的外圍,避免外界因素對豬生產造成不良影響。
針對豬場養殖實際,科學合理地做好免疫管理工作,制定免疫計劃,定期接種疫苗,母豬生產前的42d左右及生產前的14d左右,選擇豬注射K88疫苗進行接種,有效控制豬黃白痢病的發生;出生7d后的仔豬,應當利用K88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控制仔豬出現黃白痢病;出生15d后的仔豬,利用大腸埃希氏菌疫苗進行接種;25d后對仔豬進行藍耳病疫苗接種;出生后40d后的仔豬,應當進行五號滅活苗接種,出生60d后的仔豬,應當進行免豬瘟疫苗注射,出生70 d后的仔豬,應當利用狂犬病疫苗進行注射。
3.3.1 場區消毒工作。加強豬場定期消毒,并嚴格遵循消毒隔離制度,嚴密控制進入豬場的人員及相關車輛,并嚴格的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外來人員進入豬場參觀,加強控制與管理。對養豬場嚴格執行驅蟲制度,控制和減少寄生蟲,避免引發疾病傳染,消毒過程中應當定期更換消毒劑,做好定期滅蠅工作。將滅蠅添加劑加入到豬飼料中,進行滅蠅,同時將粘鼠板合理的設置于養豬場的合理位置。對于豬的排泄物及時清除,做好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搞好豬場綠化,保持豬場干凈衛生,降低蚊蟲量。
3.3.2 科學飼養管理。在養豬場疾病防治中,提升豬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至關重要。養豬場工作人員應構建完善的飼養管理模式,確保豬的正常生長。在豬飼養管理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飼養標準。在豬飼養過程中,要求養豬場工作人員科學合理劃分豬的生長階段,注意不同生長階段豬的生長特性和免疫能力,以此構建完善的飼養標準,對豬進行針對性的飼養和管理。第二,合理搭配飼料。對于規模化養豬場飼料,需要做好科學合理的配比設計,科學合理搭配粗料和精料,確保豬營養均衡。第三,及時清理豬場。在豬舍中,糞便、污水都易滋生病菌。要求定期清理豬舍,保證豬舍環境衛生整潔。
3.3.3 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如果規模化養豬場養豬密度較大,在疾病預防方面應該做好預防措施。豬場飼養人員應注意做好飼養管理知識以及疾病防疫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管理,如豬常見疾病、臨床癥狀、防控措施等,提升對豬疾病的預防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