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衍鈥
(福建省長汀縣新橋鎮畜牧獸醫水產站,福建長汀 366307)
雞白痢是由于沙門氏菌所引發的一種疾病類型,屬于細菌型傳染疾病。容易發病的雞群為兩到三周的雛雞,這階段的雛雞發病率比較高,成年雞多半為隱形病毒攜帶者,長久下去,細菌能夠被排出體外或者借助蛋類進行疾病傳播。雞白痢是養雞行業的主要疾病類型,會增加雞的死亡率。所以,為了提升雞的生產能力,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雞白痢這種疾病,提升雞的成活率以及生產能力。
雞白痢能夠攻擊不同年齡階段的雞群,患病的雞群容易出現精神萎靡的狀況,會排出白色的分辨,肝臟出現肥大的現象。這一病毒的傳播能力強,甚至可以通過雞蛋來進行縱向傳播。該病在雛雞群中的發病率比較高,基本上感染這一病毒的雞群就會死亡,當然死亡率也與所喂養的飼料品類、雞的品種以及治療方法等都關系。比較典型的臨床癥狀為急性的敗血癥、關節炎等。
被感染病毒的雞群的輸卵管、睪丸等生殖器官的功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容易出現發育不良的狀況,嚴重時會出現輸卵管堵塞等現象,甚至會使得雞群出現死亡的現象。被感染了病毒的雞群的抵抗力會明顯下降,生產性能也會出現下滑的趨勢,產蛋量減少,雞蛋的品質也會受到負面影響,同時也有可能將病毒直接傳染給雞蛋,使得雞蛋當中就含有沙門氏菌。同時感染病毒的雞群能夠對雞場的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對其他正常生長的雞群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威脅到雛雞的正常生長。由于部分雞的臨床病癥不太明顯,因此未能引起相關管理人員的重視,這也加速了病毒的傳播,為雞場帶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為了更好地應對雞白痢這類疾病,不少的雞場都會準備抗菌類的藥物,有些雞場還準備了抗生素類的藥物。在長時間的用藥環境下,雞群對抵抗沙門氏菌類型藥物的抗藥性會增加,使得相關藥物對抗沙門氏菌的能力變弱,無法很好地發揮出預防和抵抗的作用,同時長時間的用藥會使得雞群對這類藥物的敏感程度增加,反而會使得雞群患病的概率被提升,也提升了病癥治愈的難度。
為了對雞白痢這類疾病進行有效預防,首先需要對相關的生物安全健康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實現對養殖環境的優化,從根本上控制雞白痢的發病率。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需要制定出明確的雞場消毒制度,并且雞場工作人員需要對其嚴格執行,同時每天對雞糞等垃圾進行清掃,同時需要進行無害處理,使用過的機械設備需要經過消毒才能被儲存起來。同時需要對雞場進行定期消毒,需要特別關注對雞蛋的消毒,避免出現雞蛋直接傳播病毒的現象。對于已經感染病毒的母雞所產的雞蛋需要進行集中消毒,對孵化器等設備進行熏蒸消毒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被消毒后的雞蛋或者設備仍然可能攜帶一些沙門氏菌,需要特別關注。其次,需要堅持全進全出的養殖方式,不同品類、不同階段的雞群不能混在一起進行飼養。盡量避免從外界引入新的雞蛋,即使在外部引入雞蛋也需要特別關注雞蛋的健康狀況極其質量,避免引入帶有沙門氏菌的雞蛋,影響整體雞群的生長。同時,在機場范圍內做好生物預防的工作,對內部的蚊蠅等生物進行消滅,防止可能攜帶沙門氏菌的生物在機場內部生存,以免對正常生長的雞群產生負面影響。除此之外,需要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衛生控制意識,在進入到雞場以及孵化室之前需要對自己的衣物以及鞋帽進行更換,并且對全身進行消毒,定期開展相應的衛生培訓,促使工作人員安全意識的提升和強化[1]。同時,對患病致死的雞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以此來避免其對健康的雞群產生負面影響。
需要對雞群定期進行建議,監控雞群的抵抗力水平,如果發現患病的雞群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治療。對雞白痢這類疾病進行治療以及凈化都相對比較困難,且反復性比較強,可能無法一次性對雞群進行有效檢疫,因此需要提升對雞群進行檢疫的頻次,提升檢疫工作的準確程度[2]。
借助雞白痢疫苗的形式,促使雞群體內產生一定的沙門氏菌的抗體,這也是現存的能夠有效對抗沙門氏菌的方法。作為雞群的飼養人員,需要提前做好沙門氏菌抵抗預防工作,在沙門氏菌多發期間之前為雞群注射一定量的疫苗,促使雞群體內產生對抗沙門氏菌的抗體,來更好地應對沙門氏菌,保持身體的健壯,為飼養人員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
雞白痢是目前養殖業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對雞群所產生的威脅比較大,會增加雞群的死亡率,影響其生產性能以及雞蛋的品質,也會波及到其他健康生長的雞群,這對于整個養殖行業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更好地應對雞白痢這種多發的疾病,為雞群的健康生長提供基礎,這對于提升雞群養殖產業的經濟效益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