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張夏平 劉冬冬 李 偉
(吉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長春 130062)
人畜共患病無論是對于牲畜來說,還是對于人來說,都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其傳染性對于公共衛生事業有著非常嚴重的威脅,同時嚴重的影響到動物產品的安全問題,當前各個國家都十分的總是人畜共患病問題,我國也根據當前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狀況加強了防控工作。
當前,每年全球約有上千萬人死于傳染病,在這其中,超過半數的人都是人畜共患病。目前我姑人畜共患病呈現出一種“老病新發”且新病又不斷涌現的狀況,疫情呈現一種上升的趨勢,且局部地區病情出現反彈的情況,比部分地區呈流行狀態,防疫形式比較嚴峻。
例如對于牛結核病的防治,對于該疾病的防治,我們應該做到對其徹底的消滅,若是不消滅掉,一旦流行起來,還是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威脅,否則人類對于結核病的控制是不會成功的。當前,我國結核病發病率居于全球發病率的第二位,發病人數居高不下,同時也是全球結核病流行嚴重的國家之一。造成該疾病流行的一部分原因是牛分枝桿菌,并且隨著牲畜流動和交易的頻繁,奶牛結核病疫情也有上升的趨勢[1]。
還有布魯氏菌病,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各項防控措施實施的過程中,該疾病的流行還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但是近年來又逐漸的呈上升的趨勢。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一增加了很多的防疫點,且其中有幾個省的奶牛布魯氏菌病也非常的嚴重,有的呈現出一個流行的狀態,導致很多農牧民感染或是反復的發作,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一直得不到痊愈。
狂犬病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人畜共患病類型。我國每年大約有一千名左右的感染患者死亡,發病數和死亡數都非常高,且感染的人群主要是以農民、學生、兒童為主,同時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高,夏秋季節高發,并且在一些養狗密度高且人口密度高的區域發病人數更多一些,但是近兩年來,也逐漸的呈現出一種擴散增多的趨勢,并且理論研究表明,當犬類的免疫率高達70%之后,其在犬間的傳播會得到有效的阻斷,但是我國目前的接種覆蓋率明顯的達不到這個值,尤其是農村地區,免疫率更低。
青壯年的農牧民容易感染炭疽病,在我國的西北地區、西南地區還有華南地區都有感染的情況,其中,以新疆地區最為嚴重,占總人數的比重最大。甘肅、新疆和內蒙等地區也偶有發現,另外,一些經常會接觸到禽畜及其產品的職業,也可能會有工作人員感染該疾病。
構體病主要是一些人們在進行田間工作或是接觸到感染疫情的水源而造成的感染情況,每年的八至九月是高發的時間段,也可能是由于該階段人們進行水稻的收割工作,同水的接觸機會變多,所以增加了感染幾率,且很多的農民比較容易感染。傳統的人畜共患病呈現出一種流行的趨勢,老病原出現新的變異情況,對于人畜共患病的威脅也越來越大[2]。
20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開始非常重視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通過疫苗免疫接種的方式,對于一些病畜進行了淘汰,我們在上文中所探究的幾種疾病也不斷的得到了控制,且控制效果也比較好。但是隨著近些年禽畜交易和流通的頻繁,交通的便利使得人畜共患病的頻率得到了迅速的擴大以及傳染,造成很多地區的地方性疾病開始大范圍的傳染。同時,人們的居住以及活動范圍在逐漸的擴大,也就使得其同一些野生的動物之間的接觸距離縮小,和家禽家畜還有一些野生動物接觸的日趨頻繁,也就使得致病因素能夠從動物傳向人。
針對當期那的人畜共患病發展的特點,我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例如對于布魯氏菌病,我們通過分類管理、因地制宜還有檢疫淘汰的方式等,實行綜合的預防措施。對于狂犬病,采用嚴格管理、嚴格檢疫、疫苗注射、一旦發現,立即消滅的方式,力爭在更短的時間內消滅狂犬病。對于牛結核病,也是應該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避免疫病的傳入傳出,避免傳染牛群[3]。另外,對于不同地區的不同人畜共患病的不同流行特點,應該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控。
綜上所述,我國人畜共患病的流行以及防控現狀都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形式,需要不斷的重視和改進,降低人畜共患病的流行和危害,促進人和牲畜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