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英
(青海省祁連縣畜牧獸醫站,青海祁連 810400)
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我國養羊業呈高速發展的趨勢,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僅有少數大型企業可以做到規范化養殖,大部分散戶的養殖并不規范,因此,加大了羊病發生概率。羊病一旦出現,就會使養殖戶遭受經濟損失,同時還會威脅食用者的健康安全,為此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常見羊病的研究。
羊口瘡診斷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初步診斷:工作人員應結合病因、臨床表現和病學特征,對羊病進行初步診斷。
血清診斷:工作人員應采取有效的手段,收集病羊體內的血清,然后對其進行瓊脂擴散試驗,并依據試驗結果,判斷病羊是否感染病毒。
病原學診斷:工作人員可以在無菌條件下培養病毒組織細胞,并以此為基礎,準確鑒定病毒形態,同時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一般情況下,細胞培養超過5代,方能發病。
尸檢。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尸檢的方式,診斷此類疾病,如果在尸檢過程中,發現羊氣管粘膜存在潰瘍,且有粘性滲出物附著于氣管內壁,食道處存在紅斑,即可對羊痘進行鑒別診斷。
實驗室檢查。這種檢查方法是鑒別和診斷羊痘的有效手段,工作人員可以收集丘疹,然后將其置于涂片上,使用染色鏡對其進行觀察,如果發現天然小體和包涵體即可確診。此外,還可以采取羊痘病毒羊紅細胞吸附試驗鑒別和診斷此類疾病。
羊口蹄疫屬于一種傳染類疾病,具有非常強的傳染性,如果不及時診斷鑒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所產生后果的十分嚴重。此類疾病的診斷,無需借助實驗室。但由于口蹄疫病毒具有非常多的血清,為保證鑒別診斷的準確性,工作人員可以將羊皰水置于50%的甘油中,然后將其送到衛生檢查部門,通過實驗的方式,確定病毒種類。
在實際診斷過程中,口腔炎是主要干擾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口腔炎的發病癥狀與口蹄疫大致相同,二者差異非常小,其差異表現在體溫和羊臉頰粘膜、鼻孔是否存在丘疹。伴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丘疹的程度會不斷加強,逐漸由較淺的顏色變為紅褐色。在進行尸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羊器官無過大損傷,則可以判斷該羊沒有患上口蹄疫。而口蹄疫發生后,會在發病期間導致羊器官受損,且病羊臉頰處不會出現小丘疹,工作人員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進行鑒別診斷。
(1)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如果發現病羊,應及時予以隔離,同時,對羊舍進行消毒處理,還要定期清理羊舍,避免糞便堆積和發酵。羊舍內外部器具更換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天,在消毒時,可以使用聚維酮碘和二氧化氯消毒劑。
(2)養殖人員在發現病羊后,應及時進行治療,增強病羊免疫力,避免病情持續惡化。在治療過程中,可以使用氟苯尼考+頭孢菌素+黃芪多糖,并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將藥劑注射到病羊體內,注射間隔時間為1天。此外,還需定期清洗病羊患處,使用高錳酸鉀即可[1]。
(3)養殖人員在發現病羊之后,應該對其他羊進行羊痘免疫疫苗的接種,實現對羊痘的有效預防和控制。
(1)有關部門應重視檢疫管理,尤其是從外地引進的羊,必須要做好檢疫,將其與本地羊相隔離,一段時間后,如果引進羊沒有發病表現,在保證其健康后,方能將其混入羊群共同飼養。
(2)接種疫苗。在羊口瘡流行多發的季節,養殖人員應該做好免疫疫苗的接種,這是預防和控制羊病的有效手段。此外,還要對羊群進行定期檢查,觀察其是否患病。
(3)重視飼養管理。養殖人員應重視飼養管理的作用,應選擇一些具有豐富營養,且便于消化的飼料。同時,做好羊舍的清理工作,尤其是墊料和糞便的清理。此外,養殖人員需定期進行羊舍消毒,并保持羊舍的內部通風,在炎熱的夏季,應采取降溫措施,預防羊群中暑,定期放羊,保持羊的活動量。
(4)應急措施。在發現患病羊后,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同時對羊舍進行全面消毒,徹底清除與病羊有接觸的飼料或食槽。如果母羊乳房感染羊口瘡病毒,可以使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羊羔感染病毒。
(1)應加強觀察,及時了解疫情狀況,為了實現對此類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有關部門應深入基層展開疫情的調查工作,尤其是養殖密集區域,重點調查交易市場。可以將獸醫分為幾個小組,合理劃分調查區域,以提高調查效率,在實際調查過程中,工作人員應保持較高的專注度,最好將口蹄疫病患滅殺于萌芽狀態。
(2)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檢測工作。為了強化預防控制的效果,政府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對實驗室設備進行完善,在此基礎上,工作人員應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和檢測,加強檢測和調查強度,擴大檢測范圍,對于疾病高發區,應提高重視力度,同時構建羊病預防控制體系,為防疫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羊痘、羊口瘡及羊口蹄疫是常見的羊病,雖然致死率較低,但影響卻非常嚴重。因此,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養殖人員應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清理羊舍,并做好羊舍的消毒,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羊病發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