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瑞
(農安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吉林長春 130200)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市場對羊肉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帶動了羊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羊口瘡作為養殖中的常見疾病,其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發病沒有明顯規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秋季和春季為發病高峰期。在羊只感染該病后,容易誘發腸炎、敗血癥、致死性肺炎等疾病,最終衰竭而死。導致羊口瘡病的原因較多,如果養殖戶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綜合預防和治療,會導致該病在羊群中快速蔓延和傳播,對養殖效益帶來巨大影響。因此,針對羊口瘡病的診療與預防進行分析和探究,對提升養殖效益、促進行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唇部口瘡,最早發生于嘴角以及鼻鏡,然后蔓延到病羊臉部,以口唇部位最為明顯,后期痂皮開展脫落,其屬于輕微病例,通過有效治療可以快速康復;第二,蹄部口瘡,發生于蹄冠、蹄叉以及大腿內側,最早形成水皰,隨著病程加劇,逐漸結痂并且產生潰瘍,該病會危害病羊的關節、蹄角質以及蹄骨,容易誘發敗血癥,最終導致病羊死亡;第三,全身口瘡,其屬于最為嚴重的病例,一旦發病會導致病羊全身出現瘡病,病羊難以治愈,最終衰竭而死。
由于羊口瘡病的病型較多,為疾病診斷增添了一定難度,需要結合典型病癥、病理學和流行病學進行診斷。該病的主要癥狀為皮膚細胞出現壞死以及膿變,并且出現大量 水皰,在水皰破潰后,出現復合狀增生,伴隨有明顯異味。選擇水皰皮或者水皰液進行實驗室診斷,通過病毒分離能夠進行確診。同時,利用血清學進行抗體監測,可以發現病變物,進而確診羊口瘡病。
該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需要養殖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針對性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第一,涂抹給藥,使用碘甘油將其涂抹到病羊的痂皮部位,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患病處進行定期清洗,每天涂抹一次、清洗兩次,可以有效緩解病癥,同時,使用液狀石蠟、松餾油和取碘酊按照固定比例混合后涂抹到患病處,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第二,肌肉注射,使用青霉素鉀和嗎啉胍混合藥物進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普通病情經過三天的治療即可痊愈,如果病羊病情較為嚴重,需要在此基礎上添加維生素B和維生素C進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通常7d即可痊愈。
飼養管理不合理是導致該病爆發的重要原因,因此,養殖戶需要摒棄以往的固化飼養模式,對飼養管理進行優化和改進。首先,對羊群數量進行科學控制,防止羊群在相互撕咬中出現外傷,降低由于啃食硬物而導致的皮膚損傷的可能;其次,羔羊是羊口瘡病感染的主要群體,養殖戶需要對羔羊加強管理,對飼料硬度進行嚴格控制,避免羔羊出現外傷;最后,在喂食飼料中,需要適當加入少量食鹽,可以有效預防該病發生。
消毒是預防羊口瘡病的重要措施,首先,養殖戶需要制定科學的消毒計劃,并且定期組織人員開展消毒作業,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各項消毒工作,為羊只創設良好的生長環境;其次,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劑,并且重點對飲水槽和食槽進行消毒處理;最后,對進出養殖場的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毒處理,將生活區和生產區區分開來,所有飼養人員進入生產區都需要經過消毒,與養殖無關人員嚴禁進入生產區。
引種是導致羊口瘡病傳播的重要方式,因此,養殖戶需要秉承“自繁自養”原則,如果需要引種需要對羊只健康進行檢查。首先,養殖戶需要積極培育新型的健康羊種,做到自繁自養;其次,如果需要引種則要對引種地區進行考察,嚴禁從疫區引進種羊;最后,在引種后需要對運輸過程進行控制,避免羊只在運輸中感染疫病,在種羊引進養殖場后,要對其進行隔離飼養,隔離時間控制在一個月左右,在保證羊只健康后,混入羊群進行集中飼養。
預防羊口瘡病的最有效方式為免疫接種,當前市場上較為常用的疫苗為細胞毒苗,具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因此,養殖戶需要給予免疫接種以高度重視,并且做好免疫工作。首先,養殖戶要從正規渠道購買疫苗,保證疫苗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穩定性;其次,養殖戶需要按照正確的流程和方式接種疫苗,嚴禁憑借經驗接種,接種細胞毒苗后,羊只口腔接種部位會出現發亮透明的小水泡,則證明接種成功;最后,新生羔羊不能直接接種,在其停乳后方可接種疫苗,對于懷孕母羊可以在生產前4周接種,進而有效預防羊口瘡病的發生。
在我國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市場對羊肉產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為了充分滿足當代居民的物質需求,養殖戶需要給予羊口瘡病以高度重視,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診斷、治療和預防,避免其在羊群中大規模傳播和蔓延,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