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阿英 楊永福
(昆明市富民縣大營街道辦獸醫科,云南昆明 650400)
在生產母豬的選種選育中,要因地制宜,云南地處高海拔、少數民族聚居地,各地區海拔、溫差差異明顯,生豬生產水平、飼養水平參差不齊。母豬要選擇適應性強、耐粗飼、性情溫順,母性及護仔性強、奶水充足、瘦肉率高、飼料報酬率高、無惡食辟。后軀要求寬大,扁圓,肌肉豐富,四肢健壯,奶頭對齊,6對以上,勻稱,間距適中,排列整齊。
要求遺傳性狀穩定,品相完整,常見品種有長白、約克、長大、杜洛克等都是優良品種,還有地方上的一些土豬品種,如云南撤壩豬、香豬等。
(1)分娩的發生并不是某一特殊因素所致,而是許多因素綜合發生作用的結果。
①機械的刺激:懷孕母豬到妊娠末期,胎兒迅速生長,由于胎兒增大,胎水增多,致使子宮過度膨脹,子宮內壓不斷增高,直接刺激子宮肌的收縮反應,另一方面使子宮肌對雌激素和催產素的敏感性增強,因此產生分娩生理反應。
②催產素:由腦垂體后葉分泌,在懷孕后期,孕酮分泌量減少,雌激素分泌升高,促使母體分娩。
③孕酮:由母體胎盤或黃體產生,在妊娠期內,維持母畜懷孕,能夠抑制子宮收縮,分娩前,母畜血液中孕酮下降,抑制子宮收縮的作用因子消除,促進分娩。
④雌激素:由胎盆產生,系懷孕末期逐漸增加,主要作用是使子宮頸、陰道、外陰及骨盆韌帶變化為松馳,增加子宮肌的收縮,為母畜分娩做準備。
⑤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作用及胎兒方面的因素:在子宮內胎兒的刺激作用下,通過神經傳導致垂體后葉釋放出催產素,增強子宮收縮。
(1)認識并了解母豬分娩的生理機能,才能確定科學合理的接產方法。
(2)分娩的過程如何,主要取決于母體和胎兒兩個方面,母體取決于自身產力、產道、胎兒則主要指胎位、胎向,胎勢及胎兒的大小、活力等。
(1)查閱母豬配種記錄,準確推算母豬預產期,平均114d,并做好接產準備工作。
(2)觀察母豬分娩前征兆:生產母豬表現行動遲緩,食欲廢絕,站立不安,時起時臥,外陰部水腫、擴大,骨盆腔下垂,叼草做窩,腹部有輕微的陣縮表現,呼吸迫促,乳房充盈,腫大,乳頭有乳汁溢出,外陰部可視有新鮮血液樣的粘液,羊水破裂,母豬進入實質性分娩狀態。
(3)母豬產仔前7d,將待產母豬隔離入產房,單獨圈養,圈舍保持干凈、清潔,通風良好,有條件的墊些青干草,并用1%二氯異氰尿酸鈉粉消毒液作產房場地消毒。
(4)待產母豬的分娩開口期持續約2~12h,當母豬腹部陣縮明顯,努責由弱變強,持久有力,持續一定時期又減弱消失,兩次陣縮之間有一定間歇,表明母豬開始分娩,約30~50min會產出第一頭新生仔豬,接產時,用干毛巾將仔豬身上的粘液擦干凈,尤其是口腔、鼻鏡上殘留物要及時清除,扯斷臍帶、止血,預留3cm長的臍帶斷開,同時剪掉仔豬乳牙,并固定乳頭,吸吮初乳,母豬每產一只仔豬間隔約5~15min,當超過這個時間,仍未見后續胎兒排出,則施行助產:術者右手臂用0.1%PP消毒,涂潤滑液,將手緩慢置入母豬產道,觸診胎兒,準確判斷胎兒的胎位、胎向、胎勢,感覺胎兒是否存活,再用拇指和食指固定胎兒的口腔或頭部、頸部,配合母體腹肌努責,陣縮,緩緩牽引胎兒,助力將胎兒拉出產道;在施術過程中,若胎兒胎位異常,出現頭部后仰,左側臥,橫向胎位時,須將胎兒推回母體子宮,矯正胎位,再順勢牽拉胎兒致產道。術者動作要輕緩,不能損傷母體產道,有規律的完成母豬的接產工作。
(5)催產素的應用:有些經產母豬由于膘情過肥,運動不足,產仔困難,初產母豬產道較窄,未充分開放,或胎兒過大,造成產仔時間過長,產出滯緩,易引起胎兒缺氧而窒息死亡,在判斷胎位正常的情況下,可注射宮縮素8~10ml,刺激母豬自身的分娩能力。
(6)胎兒排出后,胎衣全部或部分最后排出,母豬站立,開始哺乳仔豬,排出的胎衣應及時掩埋,切勿讓產畜吞食,以免誘發母豬“咬死仔豬”的惡習形成。產后給予母豬飼喂少量的麩皮、糖水,補充體能。
(7)母豬產后適當用藥:母豬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很大,易引發細菌感染及母豬體況恢復,須向子宮內一次灌注:糖鹽水1500ml、魚腥草200ml,頭孢噻呋納6g,抗菌消炎或在產后日糧中加入中成藥蒲公英散100g連用5d,待母豬肉惡露排凈,正常采食。
產后要注意母豬外陰部的清潔,用0.1%氯毒殺溶液清洗外陰部、尾根及后軀,勤換墊草,產后飼喂易消化的飼料,新生仔豬要做到母仔分離,以防母豬壓死仔豬。母豬8d以后,恢復正常飼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