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然
(扶綏縣渠舊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扶綏 532105)
養豬一直以來是我國農村經濟的補充,部分養殖戶的養豬收入是主要的家庭收入來源。對于小規模養豬、現代化養殖而言,疫病傳播更容易造成較大損失,因此做好常見豬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是保障養殖場長遠發展的基礎。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是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由于豬感染支氣管敗血波式桿菌和產霉素多殺性巴氏桿菌而產生的。患病豬多表現為生長遲緩、鼻炎、面部變形、流鼻血、鼻炎等癥狀。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會降低豬的抵抗力,從而更容易被各種病原體感染,豬的正常呼吸道功能和結構也會受到影響。
豬鏈球菌病是一種豬的常見疾病,該病是人畜共患類疾病,會引發敗血癥、關節炎、肺炎等各種并發癥。這一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會在豬群中出現,主要會對豬的上呼吸道產生影響,傳播途徑主要依靠破損、感染的傷口進行傳播,具有較高的流行性。豬鏈球菌病還分為不同的類型,首先,腦膜炎類型,該類型疾病主要出現在2~3月齡的幼豬身上,幼豬患病的死亡率較高;其次,化膿性淋巴結炎,主要表現為豬身體出現腫脹的淋巴結,之后會化膿、流膿,該種病癥可以自行痊愈;其三,急性敗血癥急性型鏈球菌病,具有傳播速度高、死亡率高、發病急等特點。
豬氣喘病是由于感染肺炎支原體而造成的呼吸道疾病,發病較慢,胸腔是病理變化主要集中的位置,患病的豬主要表現為咳嗽氣喘。同時,該病還會嚴重影響豬的生長發育,難以有效的吸收飼料的營養,育肥時期明顯變長。豬養殖基地普遍都會流行這種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主要感染群體為哺乳期豬和幼豬,也會感染成年豬和正常母豬,大多表現為慢性感染、隱性感染等方式。如果豬養殖場地的衛生條件差、溫度過高或過低、氣候變化頻繁,都可能引發該種疾病。
在農村養豬的過程中,腹瀉疾病是最容易感染且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尤其是抵抗力低的仔豬更容易感染。仔豬感染腹瀉疾病后的主要癥狀為嘔吐、腹瀉。腹瀉型一旦感染,短時間內便會立即發病,且傳播速度極快。一般情況下,出生一周以內的仔豬從感染到發病,幾乎沒有時間間隔,且會在七天內死亡。除此之外,出生一周以內的仔豬只要感染腹瀉性疾病,幾乎無治愈的可能性,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而對于抵抗力較高的成年豬而言,腹瀉性疾病的危害則相對小一些,不僅不會出現嘔吐現象,且還能在7d內治愈,但生產能力會受到一些影響。在農村,致使豬感染腹瀉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豬本身的身體素質較弱。除此之外,對于仔豬的飼料及飲用水的安全質量及用量不達標也是導致仔豬腹瀉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另外,農村養豬場基礎設施不過關,衛生情況較差,且不能定期進行清理及消毒,臟亂的豬舍導致各種細菌的滋生,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豬感染腹瀉性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
農村的養豬環境在衛生健康方面通常都未能達標,對于飼養者而言,對豬圈進行定期的清理并消毒,是一件極為繁瑣且困難的事。因此,在農村飼養的豬經常會因為受豬圈環境的臟亂而導致患病。臟亂的環境不僅會滋生各種細菌,使免疫力相對低下的豬迅速患病,而且還會吸引各種蚊蟲,特別是在蒼蠅與蚊蟲較為活躍的夏季,蠅蟲的叮咬致使病毒因子不斷傳播,從而增加了同一環境內其余豬的患病率。所以,干凈、衛生的環境是豬健康生長的必要條件之一。對豬圈進行定期的清理及消毒,改善豬的居住環境,減少疾病的產生。
提前進行以免接種是預防豬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大部分的農村養殖戶缺乏提前防范意識,往往會忽視疫苗接種工作,此外,農村養豬規模較小,缺乏相應的管理模式,大多進行散養,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接種疫苗工作的難度。除此之外,疫苗接種成本也是落實疫苗接種工作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農村養豬規模較小,相對收益較少,養殖戶往往不愿意進行疫苗接種。
很多養殖戶對養豬毫無實踐經驗,也缺乏一定的理論依據,主要表現在對豬疾病的防御工作不到位,方式方法也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大多數情況下,農村養殖戶養豬均是依靠自身經驗或是熟人指導等,未經過任何專業化的培訓或是理論基礎的學習。因此,在豬患病后,往往不會請獸醫進行治療或是上報防疫站,這就進一步加快了疾病擴散的速度與風險,最后致使豬大量患病甚至死亡,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預防方法:對國外豬種引進檢驗制度予以加強,除此之外,好要對待產的母豬在其產前一直兩個月時進行疫苗接種,主要是接種支氣管敗血波式桿菌、D性產霉素多殺性巴氏桿菌滅活二聯苗及支氣管敗血波式桿菌滅活菌苗三種藥劑。另外,也可選擇對剛出生一至三周左右的自主進行接種,但半個月后還要對其進行二次免疫接種。一般情況下,仔豬出生半個月后能夠開始飲食,在喂食的同時還要每天喂20~30mg的土霉素或金霉素,并連續投喂20d。與此同時,要對與病豬接觸過的豬及時進行隔離,無論是仔豬或是母豬,并對其進行全面體檢,堅決阻斷病原體的傳播。
治療方法:每1t豬飼料中加入100g金霉素或加入100g磺胺二甲基嘧啶、50g青霉素以及100g金霉素混合藥劑,連續使用3~4周,不僅能夠有效清除病菌,而且還能夠有效增加豬的體重。
預防方法:在豬常見疾病中,鏈球菌病的種類較多,血清類型也不同,因此預防工作注射的疫苗也是不同的,對豬的疫苗接種工作應該按期進行。在豬養殖過程中,應保持養殖環境的衛生,注意消毒并保證豬生活環境內沒有尖銳物體以免劃傷皮膚。將帶病母豬及時淘汰,并在無菌環境為新生仔豬結扎臍帶,將相應疾病預防藥物添加到飼料中。
治療方法:治療一定要對癥下藥,比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藥物;針對淋巴結膿腫類型疾病時,應先切開病灶排出膿汁,之后用3%的雙氧水和0.1%的高錳酸鉀進行沖洗,最后涂碘酊進行消毒;針對敗血癥、腦膜炎等類型疾病,要在患病初期聯合使用大量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比如青霉素分別和慶大霉素、地塞米松進行聯合使用。
預防方法:做好豬的檢疫工作,在發現豬出現病癥時應及時治療并隔離,視情況進行撲殺,正確處理患病豬,禁止該類豬肉流入市場,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人。合理設置飼養密度,并輪流交替使用多種消毒劑進行消毒。接種疫苗時必須注射到位,另外,給豬接種疫苗前的半個月和后兩個月內,不能使用卡那霉素和土霉素。
治療方法:針對豬的氣喘病,在治療時應結合多種藥物,比如四環霉素、北里霉素、甲砜霉素、螺旋霉素等等。另外,還可以選擇使用美國瑞普斯止咳因子進行治療和預防。
飼養管理工作是預防豬腹瀉性疾病的核心工作,豬的保暖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對于幼齡期的仔豬,抵抗力較為薄弱,在寒冬時節更要注意他們的保暖工作。此外,還要做好仔豬的護理工作,確保其前期成長所需的初乳能夠得到良好的供應,提高免疫力。除此之外,豬舍的清潔工作也要引起充分的重視,為仔豬的健康成長提供基礎保障。最后,還要落實母豬的保障工作。母豬的健康直接關乎到仔豬的健康情況,若母豬身體情況出現問題,生下的仔豬很大程度上也會帶有疾病或是易受疾病的影響。因此,飼養員要充分重視母豬的護理工作,為確保仔豬的健康,可在母豬生產前或生產后的一周內給其投喂抗生素。
綜上所述,農村養豬常見豬疾病重在預防,養豬戶可通過加強環境管理和科學飼養做好豬疾病的預防,不給疾病發生提供環境。此外,飼養人員要充分了解和學習常見豬疾病的發病病因和癥狀,在日常飼養中對常見豬疾病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處理,防止疾病惡化或傳播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