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鑫
(河南省正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正陽 463600)
豬病理剖檢最好在室內進行,因為在室外容易造成病原的二次擴散,并且不容易進行想讀工作。如果由于條件限制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在室外進行病理剖檢的話,那么最好遠離豬圈、水源、道路以及人員較多的地方,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首先要挖一個大約兩米深的坑,或者直接利用廢棄土坑,在坑內撒上大量石灰。尸體放在坑旁邊的草堆或者鋪一塊塑料布。解剖結束后將尸體掩埋,并做好消毒工作[1]。
準備常用的剝皮刀、解剖刀、手術剪、骨鋸、斧頭、天平、量筒、酒精燈、注射器等工具,以及消毒藥品。
為了了解豬的生前狀況,首先要在解剖前進行體表檢查,縮小病豬所患疾病的范圍,使得解剖更有目標性。首先要注意豬的品種、性別、年齡、毛色、體重、營養狀況等做一個了解。然后對死后特征進行檢查,根據豬死后發生的尸冷、尸僵尸斑、腐爛等現象可以大致推斷豬的死亡時間。注意檢查口、鼻、眼、肛門、生殖器等有無出血現象,有無排泄物、分泌物或者滲出物等。檢查病豬的皮膚變化,有沒有出血狀況。注意檢查體表淋巴是否腫大。
在當下的檢查病豬內部工作中往往是需要進行解剖進行的,為了保證解刨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工作人員往往會采取背位的方法對病豬進行剖檢。在剖檢工作中首先需要對病豬的四肢以及四肢內部的肌肉切斷,保證病豬能夠以平整的姿勢躺在地上,以此保證病豬能在進行剖檢的過程中有更加穩定的姿勢,防止因為不穩導致病豬傾倒影響剖檢工作。在保證病豬肢體穩定以后,再對其皮膚進行剝離。皮膚的剝離過程需要從病豬的頸部開始,經過病豬胸部至腹部。在進行剖檢的工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證病豬部分關鍵部位的完整性,防止因為疏忽大意影響剖檢的效果[2]。
在上述準備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對病豬的內部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主要有皮下組織、腹腔、脾臟、肝臟、腎臟、胃部、腸道、胸腔、肺臟、心臟、卵巢、骨盆、頭頸等,需要觀察其是否存在充血的情況,通過對其大小和色澤的觀察排除部分病因,然后再對其進行剖檢排除內部病因。以下是本人針對部分剖檢工作進行的分析。
對皮下組織的檢查工作主要是從其狀態進行分析,看是否存在充血或者炎癥的問題。這一步的檢查工作主要是為了排除病豬受到外力影響或者病變導致的皮下問題導致死亡。
在對腹腔進行剖檢的工作過程中主要是檢查腹腔是否出現滲出物,如果病豬腹腔內部存在滲出物,則需要針對其顏色和數量以及其性質進行檢查。在對腹腔進行剖檢的工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證腹腔器官能夠完整地暴露在外部,以此保證檢查工作中的高效率。
脾臟的檢查工作需要先將脾臟摘除,然后分別對脾臟的淋巴結和脾門部血管進行檢查,檢查的內容主要是脾臟的色澤、顏色以及其形態等。通過對脾臟的檢查可以確定病豬的死亡是否與包膜的緊張度有關,以此排除病豬患敗血癥和增生性脾炎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在對脾臟進行剖檢的過程中還需要檢查其是存在腫大的現象,如果其存在腫大的問題,且切面會出現暗紅色的血液,那么其很有可能是出現了脾臟淤血[3]。
肝臟的檢查需要對其內部各個動脈、靜脈進行檢查,然后要針對肝臟的大小、色澤以及是否存在病變等進行檢查。需要高度重視的是肝臟的大小,如果肝臟與正常的尺寸不相符,那么則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腎臟的檢查工作與肝臟的檢查相似,首先需要對其表面的大小、色澤等多個方面進行檢查,在檢查完成以后需要對其充血情況以及其梗死情況進行排除。需要注意的是最后要針對腎盂進行檢查,通過觀察其結石和積尿的情況排除其腎臟的病變。
在進行心臟剖檢工作時首先要將心臟全部剖開,然后對其心臟內部的血液含量以及其形狀進行分析,通過觀察其色澤和出血情況排除患有血栓的可能[3]。
不少的豬的病例都是可傳染的,因此在解剖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病原的擴散。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先對豬的病情以及豬群的狀況進行簡單了解。對健康豬群進行觀察后,在進行病豬的檢查,最后進行病理剖檢。第二,要在遠離人群和豬群的地方進行剖檢,最好選擇室內條件較好的地方。如若在室外進行,需要準備大坑,事后做好填埋和消毒,防止其他動物挖出,造成病原擴散。第三,一切和病豬接觸的工具人員等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例如解剖工具、運尸工具、衣服、膠鞋等斗眼進行消毒后才能進入解剖場地。第四,醫師要根據不同的癥狀和情況作出相應的判斷,制定防治措施。
剖檢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病豬各內臟的病變及其表面情況進行檢查,根據其存在的問題判斷病豬死因,以此為后期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