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學林
(黑水縣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水務局,四川黑水 623500)
傳染病會給生豬養殖行業帶來嚴重的危害,養殖農戶只有將傳染病控制放在首要位置,進行疾病的嚴格篩查,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才能提升生豬的健康程度,減少大規模疫病的發生,提升經濟收入。政府要做好管理與服務,為農戶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從而保障農民的收益,控制豬肉價格的穩定。
在進行養殖的過程當中,要做好環境的控制,包含運輸環境、養殖環境兩個方面:
(1)對于運輸的工具,尤其是運輸的車輛,進行日常的清潔,在使用之前,進行二次清潔與保養,并根據運輸的距離長短、運輸的線路安排、運輸的溫度狀況、運輸的豬只類型等等,選擇合適的消毒與清潔方案,在天氣異常情況下,還要做好降溫、保暖措施,避免運輸過程當中豬受到傳染病危害,造成養殖人員與運輸人員的損失。
(2)定期對豬舍的墻壁、地面、食槽等位置進行消毒,保障豬只生長在一個健康的環境當中,選擇幾種消毒藥物進行靈活組合使用,避免長期使用一種消毒藥物,導致豬產生耐藥性。定期開窗通風換氣,有條件的豬場要加裝幾個換氣扇。根據豬的生長需求,適當的擴充豬圈的規模,避免環境過于狹小,影響豬的健康呼吸,造成疫病的發生與擴散。所有進入到養豬場的人員都要進行詳細的身份排查,并定期消滅蚊蠅,填埋養殖場周圍的水塘等等,消滅傳染源。
豬傳染病的重要源頭,就是帶有疾病的豬仔,因而在生豬引進的過程當中,要對豬仔的引進單位進行嚴格的篩查與控制,避免從發生疫病地區引入豬仔。首先,工作人員要在引進的過程當中,在原豬場周圍進行詳細的觀察與詢問,盡可能與沒有利益相關關系的周邊地區人民進行詢問,獲得真實的信息,避免在引進的過程當中受到蒙蔽;其次,對于確定待選范圍豬仔的健康情況進行仔細的觀察,了解生豬的生長環境,如果豬仔存在睜不開眼睛、行動遲緩、進食緩慢或拒絕進食、出現皮膚疾病等情況,就要慎重引進;再次,對于所有豬仔建立健康檔案管理卡片,認真記錄豬仔的出生情況、疫苗接種情況、了解豬仔的所有信息;最后,引進的豬仔要進行30d的隔離養殖,不可引進之后就直接投入到豬圈當中與其他豬混養,避免其他豬受到病豬的傳染。
有條件的豬場還要對引進的豬仔進行實驗觀察,對豬仔的各個臟器系統進行采血分析等等,檢測豬仔是否患有偽狂犬病、呼吸系統綜合征。在疫病比較嚴重的階段,盡可能自行繁育種豬與豬仔,避免從外部引進豬仔,進一步提升疫病防治的效果,并降低成本[1]。
農業科學技術站要向當地的養豬場進行技術輸出,根據當地豬傳染病流行情況,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與疫病控制疫苗等等。
第一,采用群體化學手段控制方法,對于常見慢性疾病進行有效防止,通過配種、產仔疾病控制的方法,有效防止細菌的傳播。例如,在母豬產仔前后,投喂土霉素、多環西素等抗生素藥物等等。同時也要注意,不可以長期單純使用同一種藥物或者固定的藥物搭配,避免出現耐藥性。
第二,根據豬齡選擇合適的針頭型號,例如,豬齡在2-4周的豬仔可以選擇16號針頭,盡可能減小對于豬仔造成的損傷,使疫苗接種的過程比較順暢,縮短接種的時間。
第三,如果豬仔出現明顯的疫病情況,例如發熱、呼吸困難、腹瀉等等,就要對豬仔進行細致的觀察,查看豬圈內的其他豬仔是否出現了相似的癥狀,在對豬仔進行常規治療,病情好轉之后,才能再次進行疫苗接種。
第四,配種前后幾天的母豬與種豬、患有皮膚疾病的豬仔、剛從外地購買回來的種豬或者豬仔,都需要進行隔離觀察,待情況基本穩定,豬對環境比較適應之后,再進行疫苗接種。
第五,在接種疫苗之后,要靜養兩日以上,避免對豬轉移或者驅趕,保障溫度與空氣條件適宜,并適當增加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促進豬的快速回復。
首先,在疫苗接種的過程當中,要詳細觀察豬的狀態,查看豬是否有呼吸困難、抽搐的現象,如果有過敏性反應等等,要及時注入地塞米松等藥物進行搶救,這種觀察要持續到疫苗接種之后30min。
其次,在注射疫苗之前,不可向豬投喂過多的飼料或者水,減輕豬的注射反應,避免由于飲食過量,造成豬的不適應。
再次,要注意注射用品的消毒與清潔,用高溫蒸汽消毒等辦法,對于注射用的針頭、注射器、注射藥品等等,進行常規消毒與滅菌,用75%濃度的酒精棉球,對于疫苗瓶蓋與注射人員的雙手進行消毒,有條件的豬場要注意佩戴一次性手套。
最后,疫苗的注射最好做好使用一次性針頭,避免疾病在不同的豬之間傳播。選擇質量更高的大廠家豬疫苗,并注意查看疫苗的編號等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溶解使用,未完的疫苗要注意避光降溫保存,夏季要盡量在清晨注射,避免疫苗損壞,影響安全性[2]。
綜上所述,疫苗的接種是豬傳染病防控的關鍵環節,只有從過程入手,進行精細化的管理,才能真正將傳染病的發生控制住。從本文分析可知,研究豬傳染病的防控與疫苗的接種,有利于我們從問題角度,看待目前生豬養殖以及傳染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因而我們要不斷強化過程管理,做好疫苗接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