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衛峰 張輝明
(廬江縣冶父山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安徽廬江 2315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改變,人們對雞產品的品質要求不斷在提高。林下生態養雞是通過傳統散養模式與現代科學管理的結合,充分利用閑置的荒山荒地、果園和綠化苗木等土地資源,前期養殖采取圈養,后期主要利用各種農副產品、青草、昆蟲為食飼喂而成。
(1)林下養雞場地要求遠離居民區至少500m以外,而且地勢較高、通風良好、光照充足。場地坡度在10~30為宜,草場資源豐富,遮陰條件較好。
(2)場地必須具備交通方便寬敞。
(3)雞舍盡量建在距離牧場地較近的位置,一般要求距離200~300m。
(1)如果養殖規模較大,宜采取分區飼養,盡量保證一群雞建造1個雞舍,1個雞舍靠近一片放牧場地,雞舍的建筑面積宜200m2左右,可放養1500~2000只雞。每群雞舍應該保證在5333.33~6666.67m2放牧場地面積。為做到不混養,在每群雞舍外圍應該采取隔離措施,可以用1.5~2m高的尼龍網或者鋼絲網進行分隔,而且要求每隔2~3m遠打一根樁柱,靠近地面的網邊用泥土壓實。
(2)初養者因飼養技術不夠成熟,宜小規模試養,每批可養殖土雞1500~2000只為宜,雞舍建筑面積應該在200~220m2。
(3)每棟雞舍附近應該建設一個面積10~15m2的育雛室,簡易活動板房即可。正常雞舍建設沿墻高度至少在2.3m以上,雞舍頂部建議不宜用石棉瓦,至少采用彩鋼瓦或磚墻瓦頂,確保夏季防暑降溫不出問題。雞舍窗戶距離地面不宜太高,一般要求距離地面30~40cm為宜,便于通風。雞舍內應架設一定數量的棲息架,飼養母雞舍另外要放置產蛋窩與產蛋箱。
(1)室溫:0~1周齡為35~32℃,2~3周齡為31~24℃,4周齡為23~20℃,也可在1周齡之后每天降溫0.5℃即可。
(2)相對濕度:舍內的相對濕度保持55~65%,具體10d之前為60~65%,10d之后為55~60%。雞舍內保持空氣新鮮,無刺鼻、熏眼的感覺。
(3)補充光照:剛開始5d宜保持23h/d的光照時間,以后正常保持在17h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內)。
(4)適時飲水和開食。小雞應該盡早開食和飲水,要求做到料、水不斷,自由采食。剛開始飲水時宜加入5%的葡萄糖,連用2~4d。
(5)育雛密度:在育雛前期15d內密度宜60~70只/m2。
(6)育雛期間應該注意防止鼠類等傷害,以防意外。
(7)青年雞放養管理
(8)育雛6周齡后即可慢慢放養,此時雞進入快速生長期。應該把握好放養范圍,原則是由小及大,逐步擴大。
(9)在飼喂管理上要求選擇人工飼喂和放養交替進行,白天盡量讓雞出去放養采食,尋覓青草、野草和生物昆蟲等野食,傍晚適當補飼精料。
(10)在此階段訓練雞傍晚有回籠習慣,以防后期走失。
(11)放養期間注意天氣變化,尤其防止雨淋和大風、雷電天氣應急。
做好放養雞的免疫接種和消毒工作,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是林下養雞成功的關鍵。
(1)放養土雞的免疫程序可以參照肉雞的免疫程序進行。即6~7日齡做好雞新城疫IV系苗、法氏囊苗、傳支120苗。24~28日齡做好雞新城疫II系苗飲水一次。60日齡再用雞新城疫I系苗接種一次。70日齡免疫一次禽流感,在開產前再免疫一次禽流感苗。
(2)林下養雞無論是雞舍還是放牧場地都應該嚴格消毒,要求選擇高效消毒劑,注意消毒劑要及時更換,防止出現消毒劑產生耐藥性。
(3)注意防止球蟲病,一般在15~90d期間在飼料中添加抗球蟲藥即可。
林下生態養雞確實能夠保證土雞的品質,實踐證明,林下養雞既能提高土雞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又能節約養殖成本,同時有效提高荒山林地的利用率,如果做到精心飼養和科學管理,不愧為目前農村生態養殖發家致富的一條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