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東
(山東省陵城區滋鎮動物衛生監所,山東德州 253514)
隨著規?;B豬場建設的不斷推進,大欄飼養成為普遍現象,在豬的集中飼養下由于互相爭搶食物,爭奪地位,環境因素,管理問題,應激因素及疾病等矛盾,常常引發豬只發生打架撕咬。
豬只打咬一般在育肥豬階段(20~80kg)多發,仔豬階段也有打咬現象存在,生產母豬及種公豬由于多是單欄飼養不存在打咬問題。打咬問題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沒有明顯季節性,但是通風不良舍內空氣質量差,氨氣濃度過高的秋冬季節更容易多發,這主要是氨氣長期刺激豬呼吸道粘膜引起異常興奮有關。
對豬只的打咬如果不及時處理,任之為之很可能會演變成“群戰”,這種結果輕則影響豬場的正常生產秩序,重則導致豬群出現傷亡。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豬只打咬的根本原因,積極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豬打咬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飼料、管理、環境、疾病、應激因素等。現將主要的幾個原因概括如下:
主要見于飼料中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缺乏,飼料或原料發生霉變等,飼料中礦物質或微量元素缺乏容易導致豬群發生異食癖而打咬,飼料霉變容易引發豬群發生霉菌素中毒出現新陳代謝問題引發打咬。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養殖密度過大是主要原因,在育肥豬階段最為突出。其次是飼養制度和飼喂方法不當也容易導致打咬,自由采食打咬現象較少,定時定量的打咬現象較多,水嘴數量不足同樣容易引發打咬。最后仔豬出生后沒能及時固定乳頭,則會導致仔豬因為爭搶乳頭而打咬。
養殖環境差是導致秋冬季節豬只打咬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豬群采食前后的0.5h,由于搶食和大量運動,呼吸加快此時豬舍保溫不通風,氨氣濃度過高,豬呼吸道粘膜受到強烈刺激導致異常興奮出現攻擊行為。
一些導致豬顱內壓升高、腦膜充血,腦膜炎的疾病大多能引起豬的異常攻擊行為,常見的有豬偽狂犬病、乙型腦炎、顱內寄生蟲病等。豬皮膚感染寄生蟲病也能引起皮膚刺激而煩躁不安導致打咬。
有些豬抗應激能力差在轉欄、運輸、合群過程中容易發生打咬。
雖然豬打咬的原因非常復雜,但只要找對病因對癥下藥即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1)加強飼養管理:預防豬打咬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做好仔豬的出生管理,根據仔豬的體重有小到大分別固定在母豬的第1~7對乳頭,防止仔豬爭搶奶水打咬,也提高了仔豬的成活率和整齊度。育肥豬階段是最易發生打咬的階段,主要注意兩點,首先是育肥豬舍的規劃布局要合理,面積大小合適,防止密度過大引起打咬。一般采用雙列式,一窩豬一個欄舍,每個面積以15㎡左右為宜同時配備一高一矮兩個水嘴。其次,選擇合適的飼喂制度和方法,仔豬采用定時定量飼喂,每天固定在八點、十二點、十六點、二十點飼喂。育肥豬采用料槽自由采食,但每天要清理空置1~2h,防止飼料霉變也能隨時注意豬的采食情況,發現采食不正常的豬只及時做出預防。育肥豬要做到“吃料點、休息點、排污點”三點定位式飼養,投料時注意同時散開給料,防止搶食引起打咬[1]。
(2)選擇配方科學合理營養全面、品質優良、新鮮的飼料。
(3)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注意夏季的防暑降溫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冬季在保證溫度的同時也要保證通風降低豬舍內的氨氣。
(4)積極有效的防治疾病,按照規模化養豬場的生產免疫程序做好基礎疫苗尤其是豬偽狂犬病、乙型腦炎等嚴重影響精神狀態異常的疾病。定期做好疥、螨、蛔蟲等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保健,做好蚊蠅驅除的防治工作。
(5)減少應激的發生科學安排轉欄、運輸、合群工作,提前添加多種維生素防止應激引起打咬。提前干預或處理減少熱應激、斷奶應激、換料應激、氣候等應激,可以有效的減少打咬的發生。
(1)早發現早隔離,對打咬現象比較嚴重的豬群,立即將被打咬的或帶頭打咬的豬隔離開同時對欄舍進行清理清洗。
(2)轉移豬群的注意力,可在欄舍上面合適高度懸掛汽車舊輪胎、木頭、磚頭等供其玩耍,以減少打咬問題。
(3)及時處理被咬的豬,被咬的豬往往導致外傷特別是全身多處帶血的,要及時隔離以免造成全身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綜上所述,在當前養豬大環境下尤其是最近幾個月以來,養豬業在前所未有的暴利驅使下,規模化養豬場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豬只的打架撕咬就是讓養殖場非常頭疼的問題之一,引起豬只打咬的原因很多,解決的辦法也是多種多樣。本文章從豬只打咬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兩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提出了“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思路,給出了具體操作方案,對規模化養豬場豬只打咬的問題做出了系統詳細的總結,以免廣大養殖戶隨意而又盲目的處理,非常期待養殖戶能夠運用。在生產實踐中提高生產業績,提升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