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軍 劉 蘭
(貴州省荔波縣農業農村局,貴州荔波 558400)
隨著夏天的來臨,高溫高濕環境對產蛋雞造成的熱應激影響就極為顯著.蛋雞由于飲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而導致產蛋率、蛋重、蛋品質下降。高溫、高濕的環境造成雞舍有害氣體含量過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塵或存活,長期熱應激引起機體免疫力下降,誘發疾病,嚴重影響蛋雞的生產效益.為了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 筆者結合多年工作實踐經驗,總結了高溫季節蛋雞飼養管理的關鍵技術要點,僅供廣大養殖戶交流和參考。
經考察廣大養殖戶建的雞舍都比較簡單,跨度小,高度低,隔熱降溫能力差。為此可以在房頂加蓋一層低價石棉瓦,石棉瓦與房頂之間距離約20~25cm左右,有很好的隔熱效果,又能防雨;在雞舍周圍墻壁上涂上石灰水,既消毒又反光降溫,采取上述措施一般可降溫6℃左右。如無隔熱設置,可采用房頂噴水裝置以降低舍溫。
于在雞舍周圍、在不影響雞舍通風的情況下,種植草皮都能有效吸收太陽熱輻射。良好的綠化能充分發揮其增濕降溫,調節環境小氣候的作用。
在高溫而無風的天氣里,當舍內溫度超過35℃時,雞就要中暑,此時一定要加強通風降溫,以利雞體散熱,改善舍內氣體質量,防止中暑,減少死亡。有條件的采用縱向通風,即沿雞舍的縱軸進行通風,風速一般76m/min,降溫效果可達到5~8℃;其次,要保持合適的濕度。產蛋雞最適宜的濕度是60~55%,采用水簾降溫時,須注意若相對濕度大于72%,不利于雞只散熱,過高或過低都易誘發疾病的發生。
降低飼養密度可減少雞體自身產熱量,避免雞只互相擠時的應激有利于雞只散熱,保持雞舍安靜,明顯增加飼料報酬。籠養雞按籠底面積中型蛋雞不超過15只/m2為好。(條件好的情況下,全墊料地面5.5只/m2,網平混合地面(40%墊料地面,60%網面或板條)6只/m2,網板條上平養8.5只/m2,籠養21只/m2。
減少對雞群的騷擾,可減少其運動量,從而達到減少體熱的產生。如果雞群遇到大的刺激,就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造成體內對維生素的大量需求,從而影響其生產性能,增加死亡率。同時保證全天供給充足新鮮的涼水。可以避免減食,利于雞只降溫。
試驗證明,夏季舍溫達到30℃后,每升高1℃采食量下降1~5%,舍溫超過38℃,雞只食欲廢絕。因此在降低舍溫的同時,要投喂適口性好的飼料如顆粒料。如是自配料的養雞戶,可減少5%的能量飼料如玉米、油脂,用部分熟豆粉代替使飼料蛋白質提高1~2%,以保證蛋雞在采食減少的情況下仍有足夠的蛋白質用于生產需要;(熱天可將蛋白質提高(增加1%),能量降低。具體要求為產蛋率>80%,每1kg代謝能可為2750kCal,粗蛋白18%, 產蛋率70~80%,每1kg代謝能可為2695kCal,粗蛋白17%, 產蛋率<70%,每1kg代謝能可為2640kCal,粗蛋白16%)。適當增加鈣質如碎石粒,貝殼粉,能增加消化功能和蛋殼厚度,減少破蛋。在日糧中補充維生素C(0.02%),能明顯緩解熱應激,并使蛋雞產蛋率提高9%;或者在飼料中添加0.1~0.25%碳酸氫鈉,調節雞體內酸堿度,減輕雞只對高溫的應激,達到正常生產。
實踐證明,如果時間過長不清除糞便,雞舍內必然產生大量氨氣,清除糞便在高溫季節尤為重要。當舍內氨濃度超過30×10-6時就會影響產蛋。為了給雞群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必須定時清除糞便,改善舍內環境,提高其生產水平。
根據雞的日齡,光照時數不變,開燈時間設在凌晨,關燈時間設在早上,這就使日產蛋量的80%在開燈后4~5h內產下;而中午高溫時間雞只可自由飲水,充分休息,減少雞的運動;晚上不開燈,使舍溫逐步下降,雞只不活動,這樣可以提高其抗高溫的能力。
高溫季節通常蛋雞的飲水量平均為每只150~250ml,水溫以10℃左右為宜。建造雞舍時,盡量保證水管外露,舍外水管以地埋較好,防治因太陽直射造成水溫升高,保證全天不斷水,并保持飲水清潔,同時可在飲水中加入鹽以維持機體對無機鹽的需求,蛋雞若斷水24h,產蛋量下降30%,需25~30d才能恢復若斷水30h以上,蛋雞就會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