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春 白高潔 劉玲伶 辛秀克
(廣西玉林農業學校,廣西玉林 537000)
現代學徒制的核心是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豬生產課程的實踐性很強,是中等職業學校畜牧獸醫相關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闡述現代養豬生產條件下提高養豬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在現代學徒制的背景下,中職豬生產課程要如何改革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指導下,該課程必須立足于豬生產行業,針對我國養豬工作過程中對豬生產相關知識的要求以豬飼養管理典型工作崗位對應用型人才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需求為標準,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研究,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通過采取校企合作方式來構建專業化現代學徒制班級,同時根據學生特點、豬生產課程內容,從豬飼養管理典型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分析入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將豬生產流程過程中的工作任務設計成若干個模塊,在模塊中選出若干項目,如豬的品種識別、飼料選擇和使用、豬舍建造設計、豬的發情鑒定、采精、配種、妊娠診斷、接產助產、斷奶等,并將這些實踐項目作為導向,按照“理論指導、現場操作”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推行教師、學生和專家共同參與的現場教學模式,做到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相對接,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相對接,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相對接,充分體現課程設計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原則。
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豬生產課程教學改革實現校內教學模式和校外企業教學模式相結合,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性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突出職業能力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并為了保證企業實訓和學習進程同步,校企雙方共同提前制定科學合理的豬生產課程授課計劃和實訓方案;讓學生在完成具體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課程突出了職業能力的訓練,并融入了工作過程的要求。課程設計以豬生產典型的工作過程需要為線索來進行。
(1)立足服務豬生產行業,完善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認真開展社會調研,了解豬生產行業對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知識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學情調查,掌握學生現有的豬生產知識結構。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專業教師、企業專家、畢業生做好行業調研、需求分析調查、畢業生調查,并形成分析報告。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通過研討形成“工作領域一工作任務一職業能力”分析表。參照工作體系,優化、形成知識結構和工作任務層次清晰、突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的新的課程。
(2)基于典型工作過程,設計《豬生產》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通過專業調研,遵循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建議,參照畜牧獸醫行業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制訂課程標準。本課程以培養學生在養豬方面的生產和管理能力為核心,即培養學生養豬生產的籌劃能力、各生產環節的飼養管理能力,重點培養學生豬的品種識別能力、飼料選擇和使用能力、豬舍建造設計能力、豬的發情鑒定、采精、配種、妊娠診斷、接產助產、斷奶等重要職業能力,依據養豬工作過程和生產流程將課程整合成若干模塊及典型項目。這些項目覆蓋養豬生產的全部過程,同時也體現了現代養殖技術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3)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創新《豬生產》教學方法。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突出能力培養主線創新《豬生產》教學方法。主要通過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具體的任務,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整個教學貫徹“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4)建立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現代學徒制在豬生產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強調的是豬生產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的有效結合,所以在測試評價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學習進度、學習態度作出科學評價,還要對學生考核成績進行評價,同時嚴格控制學生學習進度、學習態度評價和考核成績評價的比例,需要以學生每個工作周期績效作為測試評價的主要標準。及時總結學徒實習情況,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探討學生在實習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并認真對學生實習報告進行嚴格審核評比,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及時掌握學生對豬生產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
總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代學徒制作為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模式,從課程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深化中職豬生產課程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課程改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