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錫林郭勒盟民族高級技工學校,內蒙古自治區 錫林郭勒盟 026000)
隨著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使職業教育能夠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步伐,改革傳統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機械制圖》是一門機械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學好這門課能夠為后續的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它重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也就是從三視圖學起,將立體模型轉換為平面圖形,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如果學生在學習《機械制圖》這門課之前就有抵觸心理,就會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不濃厚,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基礎差,造成機械制圖的教學成果不是很顯著。近年來面對這些情況,筆者在《機械制圖》教學中進行了“一體化”式教學方法模式的實踐探索,實現了《機械制圖》課堂效率的最優化,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近年來,有很多職業院校已經將“一體化教學”由最初的探索、試行到后來的實施成熟。而且有些地方實施得很成功,比如廣東的職業院校。2015年9月份,筆者去廣東省國防科技技師學院參加了內蒙古·廣東技工院校一體化師資培訓班,在學習期間,親身體驗了一體化教學的整個流程和先進的模式。工學一體化和理實一體化有一定的區別,工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是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將各種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有機融合在一起的職業技能教學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設計一系列如提出任務、分組自主學習、任務情景描述、任務實施等教學模塊,體現了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的先進教學理念,既能使學生自主認真地投入任務中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將所學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掌握了必備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又使學生通過小組內部的協作及小組之間的互評,以及大家的積極參與,增強了團結合作的意識以及爭創佳績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如何來實施一體化教學呢?
由于《機械制圖》課程要求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加上已經學習過的高年級學生的眾口相傳,使得很多學生在接觸這門課程之前就已經有了畏難情緒。因此先要讓學生從心理上戰勝自己,沒有抵觸情緒。“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讓學生由傳統教學的“讓我學”的被動學習向新時代教學理念的“我要學”的主動學習轉變,使他們有一明所以的新奇,有一探究竟的沖動,有我要學好的決心,他們會覺得《機械制圖》這門課有很多東西需要學,學好了就會為后續的機械專業知識打下基礎,于是,這就形成了學習的動力,這種動力會帶動他們沖向他們想去的地方,為實行一體化教學方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機械制圖》不同于其他的專業基礎課,它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但是對于不同的內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層遞進,逐步深入,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1)對于基礎性的內容采用直觀教學法,并加強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以“做”促學。直觀教學法即運用真實事物模型、多媒體圖片等作為感官傳遞物傳遞教學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分為直接的直觀、間接的直觀和語言直觀三種形式,這種教學方法通過親身實踐或者以具體事物、現象的逼真描繪來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能夠充分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快了學生的學習速度,從而達到對知識的全面、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目的。
下面說一下直觀教學法中的第二種形式——間接直觀,所謂間接直觀,即利用人工制作的教具使學生間接認識生物體的方式。由于《機械制圖》課程中有些內容很抽象,如立體截切,就很難想象,教師單憑“說”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截切后的形狀,這時,教師可以將這樣的內容挑選出來進行模型演示,同時讓學生動手利用橡皮泥等利于捏制的東西制作模型。筆者教學這節課的時候,帶來了自己買的黃瓜、橡皮泥和香腸。通過講解立體截切的理論知識后,讓學生動手去切黃瓜和香腸,切出題目要求的形狀,而后畫三視圖,很快學生們就將模型截切好并畫好了三視圖,行動之快,答案之準確令人始料未及,這就是“以做促學”的神奇力量所至。
(2)對于零件圖的教學,可以采用“設疑引入”“以用促學”的方法。零件圖的學習是以前面所學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的,學生到此已具備學習的綜合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依然要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這章內容零散、抽象,需要教師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識興趣化。
教師可以通過設疑引入(如:怎樣把這個杯子表達清楚呢?)——給出目標(零件實物)——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學生討論總結——教師點評的教學過程進行,要學生去表達一個零件,可由學生自己觀察實物去獨立完成,鼓勵學生積極討論目標零件可能采取的表達方案,并對其發表獨到的見解,對該類零件的質量控制部位從其功用的角度加以分析,不斷增進機械常識的積累,在逐步評議、選擇、確定表達方案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著手繪制自己的表達方案,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掌握了知識與技能,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3)對于裝配圖的學習,采用機加工車間機床的裝配圖,“以練促學”。由于對于技校生來說,學習《機械制圖》的重點放在讀圖上,因此本章節的教學可以完全采用一體化模式,把本內容放在車間進行。帶領學生去機加工車間,利用齒輪箱或減速箱的轉配圖,教師先講解,做示范,然后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拆裝實習,在拆裝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提一些問題,比如所拆零件各部分的功用是什么,如何在裝配圖中得以表達,學生邊思考邊操作,通過實踐,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零件的功用以及零件之間的聯系。
對于《機械制圖》的學習,要分階段進行,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要求,而教師要對每一階段都進行及時總結,每到下一階段,都要溫故而知新,將實踐貫穿于始終,讓學生邊學邊畫,邊操作邊領悟,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圖-繪圖”能力,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
總之,在《機械制圖》的教學中采用一體化的模式,雖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對教師的要求有所提高:一方面要有技能操作的基礎,只有真正掌握技能操作,才能處理在技能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本專業的各種理論知識,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學生在技能操作時存在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從專業的層面給予學生以理論知識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在進行技能操作訓練中。因此,對于《機械制圖》進行一體化教學無論是從學生角度,還是從教師角度來說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