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剛
(甘肅省和政縣農業農村局,甘肅臨夏 731200)
非洲豬瘟對養殖業危害嚴峻,發病因素多樣,極大地威脅到牲畜生長發育。一種非洲豬瘟病毒誘發的高度傳染性疾病,發病較急,一旦發病將會大范圍蔓延,阻礙牲畜的健康生長。面對市場不斷增長的肉類食品需求,綜合分析非洲豬瘟病因,制定合理措施防控,有助于維持養殖業穩定發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該文對非洲豬瘟發病原因進行探究,結合疾病特點,選擇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推動養殖業更高層次發展。
非洲豬瘟病毒主要通過口腔或者呼吸道進入體內,并導致鼻腔或扁桃體等部位受到感染,然后病毒逐漸擴散到淋巴結等部位,豬漿膜便面會腫脹充血進而導致出血,內臟的表面將會產生血點,胃粘膜、腸道和膀胱等部位也會存在出血的現象。肺臟呈現腫脹,肺臟內部會充斥泡沫狀的液體,氣管內部會分泌泡沫狀的粘液,并帶有血樣。脾臟腫脹并且極易破碎,患病初期脾臟的顏色是深紅色,病情加重顏色會呈現黑色,邊緣呈網狀,甚至邊緣處嚴重時出現梗死的現象。頜下淋巴結、腹腔淋巴結會腫脹擴大,病情嚴重時就會出血。
周圍的鄰近養殖場發病,同樣會導致非洲豬瘟爆發,造成大范圍傳播蔓延。養豬場盡管自身的安全防護工作到位,但是發病豬場的豬只調動,可能會影響母豬受孕率和產仔率。通過檢測確診,可能是由于周邊豬場發病,加之氣候干燥,豬場的污染物傳播到養豬場;關注養豬場實際情況,充分消毒處理,并觀察周圍的養豬場疾病預防情況。公共區域共同管理,相互監督,實現信息共建共享,第一時間掌握非洲豬瘟防控情況。建立生物安全鏈,聯合防控非洲豬瘟,擁有共同的飼料來源和屠宰場,并集合統一消毒處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非洲豬瘟感染幾率。
(1)外來工作人員進場未按規定消毒、更換鞋子及衣服,直接進入豬場,或將工具帶入豬場都可能造成病毒的傳播,加大豬場發病風險。(2)外來人員避免進入豬場,如果不得不進入,必須進行嚴格的全方位消毒,尤其是鞋底、頭發、首飾、手機、眼鏡、工具等。應更換鞋子、衣服,洗澡消毒,手機、首飾、眼鏡及工具,有條件的場要經過臭氧消毒或使用聚維酮碘消毒液擦拭,人員需洗手消毒。并盡可能減少外來人員進場機會
非洲豬瘟是一種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疾病,為有效預防非洲豬瘟,應該加強世界各國的非洲豬瘟防控經驗,并結合區域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防控措施和技術手段,以便于更好滿足新時期動物疫病防控需求。同時,各個區域相互獨立管理,區域內畜禽產品靈活調運,最大程度上降低疫病風險爆發幾率。如一個區域爆發疫情,應第一時間封鎖疫區,避免疫病大范圍蔓延,將疫情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為更好地防治非洲豬瘟病毒的蔓延和擴張,嚴格落實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工作,按照國家規定的流程進行檢疫,在檢疫的過程中規范檢疫行為,在檢疫的過程中落實主體責任,同時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并提供相關的資料,加強檢疫監督管理。各個鄉鎮地區應該積極進行檢疫申報,申報之后按照規定到指定的地點和現場進行檢疫。個人或者單位申報檢疫必須取得養殖場的委托書。在檢疫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產地不明、無養殖檔案和記錄不全的行為不能出示檢疫證明。加強對屠宰環節的監督管理,嚴格屠宰前的檢疫工作。在檢測的過程中督促做好非洲豬瘟的檢測工作,生產者對疑似非洲豬瘟癥狀的生豬不能擅自處理,必須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檢測之后再處理。
降低豬場的售豬、引種、物資和動物保健產品采購的頻率,售豬活動最好1~2個月進行1次,種豬引種半年1次,物資和動物保健產品每3個月采購1次。力求堅持自繁自養,確要引種時必須履行報告程序,引進種豬要有檢測報告,必須要確保口蹄疫、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非洲豬瘟、豬瘟、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等疫病病原陰性。引進種豬后,要先隔離觀察42d,確保豬健康后方可進場飼養。
(1)收購生豬的車輛是動物疾病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已引起了很多豬場的重視。多數豬場做法是,要求拉豬車到場前進行清洗消毒,到裝豬臺后再進行消毒,甚至有些豬場自己購買轉運車,賣豬先將豬趕到轉運車,再轉到賣豬車,回來后重點對轉運車進行消毒。(2)拉豬車來場之前清洗消毒,裝豬工具專用,車走后人車物嚴格消毒。(3)使用本場轉豬車,專人送到指定點裝車,之后嚴格清洗消毒晾干備用。(4)賣豬時,場內員工不出去,場外請專門小工來賣豬,小工在賣完豬后,再進行徹底的清掃消毒,所有豬只一旦離開豬舍禁止再趕回豬舍。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非洲豬瘟沒有藥物和疫苗可以防治,但仍然是可防可控的。豬場在做好預防措施的同時,還要做好非洲豬瘟發生時的應急演練方案,及時和當地的獸醫管理部門溝通。只要豬場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嚴控人、車、物的流動和消毒,將豬場的各項生物安全工作做到位,就會取得良好的預防效果,保障豬場的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