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應福 黃 賢 莫靜華
(1.鳳山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鳳山 547600;2.巴馬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巴馬 547500;3.河池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河池 547000)
探究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病因防控對策,可以有效幫助人們了解我國畜牧養殖現狀,明確掌握導致畜牧養殖中頻繁出現動物疾病的具體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畜牧養殖動物疾病防控策略,進而更好地保障動物機體健康,降低其出現疫病的概率,使得我國畜牧養殖業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當前我國畜牧養殖中,大部分養殖戶習慣采用傳統的小規模分散養殖模式,加之為了能夠追求更高的養殖效益,導致部分養殖區域當中,存在動物養殖密度過高的情況。一旦養殖人員未能及時對畜舍以及動物活動區域進行徹底清掃,將各種動物糞便、灰塵、污水等及時清理干凈,則容易使得各種病毒、細菌進入到動物飼料與飲用水當中,最終導致動物感染疾病。除此之外,如果動物長期生活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也容易導致大量蚊蟲、寄生蟲以及病菌滋生,由此大大增加畜牧養殖中動物出現疾病的可能性,嚴重時甚至會爆發大規模的動物疫情,為養殖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除環境因素外,缺乏科學合理的畜牧養殖管理同樣也是導致動物出現各種疾病的一大重要原因。例如在畜牧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未能對動物的生長動態等進行密切觀察,當動物出現相關病癥時,沒有第一時間將其與其他正常動物進行相互隔離。在治療過程中對患病動物盲目用藥,而對于病死動物則只是采取簡單淺埋的處理方式,均有可能引發動物疾病的發生。另外,動物在生長過程中長期食用精飼料,缺乏足夠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的攝入,也容易降低動物自身的疾病抵御能力和免疫能力,使得動物極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
在畜牧養殖中如果養殖人員本身缺乏較高的動物疾病防控意識,和相關專業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動物疫病出現的可能性。例如有部分養殖人員不僅缺乏對動物免疫以及用藥情況的實時記錄,為使得患病動物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健康,盲目加大藥物使用量,反而因用藥過量導致動物死亡。還有部分養殖人員未能定期對動物進行疫苗接種,同樣也使得動物出現疫病的概率大幅增加。
在畜牧養殖中想要實現動物疾病的有效防控,養殖人員首先需要加強對飼養環境的優化力度。一方面,在養殖場選址時應盡可能選擇具有良好通風條件,水源充足并具有一定自凈能力,與居民區、工業區保持一定安全距離的地方。另一方面,養殖人員需要將飼養環境的衛生清潔與消毒工作常規化,每日定時清理干凈畜舍以及動物活動區域中的糞便、灰塵等,及時對畜舍進行開窗通風。要求養殖人員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求,按一定比例配制消毒液,定期對動物畜舍、動物活動區域以及人員和車輛進出區域進行全面、認真的消毒處理,以此有效抑制病原體、寄生蟲等的滋生,為動物實現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環境,并達到有效防控動物疾病的效果。
在動物飼養管理工作中,養殖人員同樣需要加大對飼料質量的關注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飼料質量進行嚴格檢驗。將待用飼料集中放置在干、潔凈的地方進行妥善保存,確保飼料以及飲水各項質量安全指標均與規定要求相符,從根本上防止動物疫病的出現。此外,養殖人員也需要有意識地將適量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加入到動物飼料當中,通過優化動物飼料配比的方式,達到增強動物免疫力的目的,大幅降低動物出現疫病的可能性。最后,養殖人員應當密切關注動物的生長動態,對其免疫、用藥情況等進行認真記錄,及時將患病動物與正常的動物相隔離,對于病死動物則需要養殖人員采取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以免擴大動物疫情。
養殖人員應當主動樹立起較高的動物疫病防控意識,針對新引進的動物品種,需要對其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同時對其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在確保動物無任何疾病之后,才可以令其正式進入到養殖區域當中。此外,養殖人員也需要積極配合當地動物檢驗檢疫部門,定期對動物進行疫苗注射,并在疾病多發期,重點加大動物畜舍、養殖環境的消毒力度。平時養殖人員也需要主動學習更多關于動物疫病防控的專業知識內容,進而為有效落實畜牧養殖中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由于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受到養殖環境不良、畜牧養殖管理不當以及養殖人員缺乏較高疾病防控意識等原因,使得現階段我國在畜牧養殖中頻繁出現各種動物疾病。為此,養殖人員需要立足實際情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要求,主動對畜牧養殖環境進行優化,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式并不斷提高自身動物疫病防控意識與防控能力,從而順利完成畜牧養殖工作,使得動物可以實現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