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周口市沈丘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周口 466300)
沈丘縣是全國畜牧業發展大縣在生、牛、羊、奶等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很強的畜牧發展優勢,連年獲得全市畜牧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周口市沈丘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緊緊抓住國家重點扶持政策的機遇,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以“增效”為著力點加快轉變生產方式,以“增值”為著力點加快塑造產業新形態,持續保持畜禽生產力和畜牧業轉型升級,提升畜牧業的質量,積極打造畜牧綠色發展,強化各種措施,認真落實奶牛、育繁母豬、育繁母豬保險、生豬標準化生產和蛋雞標準化以獎代補等優惠政策,在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保持了畜牧業的良好發展態勢。
(1)經濟效益。目前,新農村建設中畜牧業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隨著國家對畜牧產業的重視與支持,畜牧產業已逐漸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生產格局,不但消化了剩余的糧食和農作物秸稈留存,為農為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料和沼氣,解決了農村能源問題,也帶動建設生態養殖區,滿足了新農村建設要求村容村貌的要求,成為農村發展經濟的主導力量,使畜牧業發展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
(2)生態效益。畜牧業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途徑,隨著城鄉居民對農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成為畜牧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此,把養殖、種植、農村能源有機結合,將畜牧生產中的肥料供給農業生產,以農牧結合的生產方式發展畜牧產業,利用沼渣肥田,轉變傳統意義上的人畜混居,使生態養殖與環境治理雙管齊下,在農村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社會效益。隨著人們對優質畜禽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農村重大動物疾病防治工作面臨嚴峻挑戰,這關系畜禽產品的安全問題和社會穩定。作為全國畜牧大省,周口市人均總畜產品總量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畜牧產品資源、疾病防控、技術推廣應進一步加強,相關單位與部門應支持和推進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通過國家政策利好扶持、信息服務、合理規劃,加快畜牧養殖技術的應用,滿足城鄉居民畜產品需求,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
結合新時期下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利好政策,加快推進對畜牧養殖小區的建設指導和運行管理,建立規劃、準入和監督機制,支持技術、服務、資金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務,把發展規模化生產作為提高產業生產水平、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改變農村傳統、落后的畜牧養殖方式,降低散養散放比重,積極向專業化飼養方向轉變,穩步發展規模養殖場,不斷提高畜牧業產業化水平,實現產業發展、環境友好的新目標。
實施良種場、擴繁場工程建設,加大加快優良品種的培育、引進、擴繁和普及步伐,不斷提高制種和推廣能力,提高種業的安全水平,發揮地域品種優勢,強化優良種質資源的選育、保種和開發利用,通過國家標準化項目的實施,標準化建設規范管理的積極性增強,標準化養殖場比例,購買高產母豬,高標準、高質量繁育母豬數量,贏得市場先機,最大限度扶持畜牧企業的發展,優化良種資源。
(1)建立和完善動物防疫應急預警機制和動物防疫系統。鞏固免疫耳標、防疫臺賬基礎免疫工作,做好流通監管與產品調運監管,嚴格實施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完善實驗室檢測設施、科學監測、動物疫病診斷。
(2)把年度動物防疫和畜產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拓展到鄉鎮和村,對鄉鎮動物防疫工作實現考核制,對地域范圍內養殖場、屠宰場、加工廠、市場簽訂防疫和畜產品安全監控責任狀,實行外來動物及其產品準入制度,憑證交易。
(3)為保障畜產品和公共衛生安全,應加大畜牧業行政執法力度,定點屠宰,對農村散養戶進行定期抽檢,抓好畜牧投入品管理,堅決打擊非法使用瘦肉精行為,規范農村粉狀飼料加工點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的使用,保障畜牧產品在投入、生產、流通各個環節安全、衛生。
(1)推進標準化管理,建立無公害基地。示范和引導規模養殖規范化管理,標準化建設,從不同層面提升產業化水平,同步引導和督促養殖企業,按照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生產畜禽產品,采取標準化管理技術和工程措施,幫助和鼓勵養殖戶改進欄舍結構和生產設施,推行干濕分離、雨污分流等工藝技術,建立無公害基地。
(2)加強無公害生產,促進畜牧循環經濟發展。按照無害化的要求,發展生態型、農牧結合型等現代生產模式,綜合利用土地、水資源與廢棄物,將畜牧業經濟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使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與生態設計融為一體,注重環境治理,通過“能源生態型”模式,建設沼氣池,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提高土地、淡水資源的資源化有效利用,實現污染低排放和清潔生產,提升畜牧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畜牧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