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叢叢 仲華玲 蔣蓓蕾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淮安 223200)
艾,別名艾蒿,白蒿、艾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其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廣泛分布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
自古以來,我國有端午掛艾條、泡艾澡、食艾糕的習俗,除了有驅邪的作用,還有保健的作用,古人對此已經有了較為詳盡的記載。
艾葉提取物主要有揮發性油類、黃酮類、多糖等化學成分,在藥理、畜牧生產、保健食品等方面有大量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我國最早的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牝痔篇中對艾早有記載“取弱(溺)五斗,以煮青蒿(二四八)大把二、鮒魚如手者七,冶桂六寸”,其中已將艾葉作為治療痔瘡的一味藥物。南朝梁時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寫道:“艾葉,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慝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避風寒,使人有子。”李時珍亦說“艾葉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由此可見,古人對艾葉在治療疾病上的肯定。同時艾葉預防疫病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載“以艾灸病人四床角,各一壯,令不相染”,煙薰艾葉便是預防疫病的有效方法。
艾葉驅蚊也是由來已久,宋代《孫公談圃》記載:“泰州西溪多蚊,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煙熏之。”明代《譚子雕蟲》記載:蚊“性惡煙,舊云,以艾熏之則潰。然艾不易得,俗乃以鰻鱔鱉等骨為藥,紙裹長三尺,竟夕熏之”。艾這種具有特殊氣味的菊科植物在古代也是備受推崇。
艾葉的化學成分研究,主要基于艾葉提取物的研究。通過煎煮法、超聲波輔助提取法、冷壓法、亞臨界萃取法和超臨界萃取法等提取出揮發性油類、黃酮類、多糖等物質。
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有胺油精、α-石竹烯、萜品烯、樟腦等。受地區和提取方式的影響,艾葉的揮發油中各種成分含量也有差異
2.1.1 抗微生物作用
艾葉揮發油對病原微生物中的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易引發化膿灶和敗血癥的病原有抑制作用,且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對綠膿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較好的抑菌效果,艾葉提取物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強于青霉素[1];對帶狀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對真菌中的黑曲霉、青霉、粉紅聚端孢、鏈格孢、疫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對疫霉的抑制效果最好,揮發油中的4-松油烯醇和桉樹腦對常見的食品致腐敗真菌亦有抑菌效果,4-松油烯醇對疫霉抑制效果明顯,桉樹腦對黑曲霉的抑制效果較佳[2]。
2.1.2 抗蟲作用
艾葉揮發油除了對最常見的蚊蟲外有驅避作用外,對果蠅、家蠅等也有作用。其中芳樟醇對白紋伊蚊以精油忌避和精油觸殺為主[3]。
2.1.3 平喘作用
1.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創設一個現實情境,請同學們去逛我們每天上學的校園,有哪些東西數量很多,去數一數,算一算。
研究發現對豚鼠用乙酰膽堿-組胺混合液噴霧法致喘后,使用艾葉油能有效平喘、鎮咳,這主要源于艾葉油中的α-萜品烯醇和反式-香葦醇等成分。反式香葦醇(TCMLIBanscarveol)與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也顯示有平喘作用。
2.2.1 抗氧化作用
生物體內氧代謝過程中,最早產生的自由基是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同時超氧陰離子又啟動了自由基連鎖反應,產生羥自由基等自由基。而艾葉的黃酮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有明顯抑制作用,對羥自由基有明顯清除作用。實驗表明,槲皮素、山萘酚等物質的抗氧化性較強[4]。
2.2.2 抗腫瘤作用
黃酮類物質對不同類型的腫瘤也有抑制作用。細胞色素P450是藥物代謝過程中的關鍵酶,可能導致線粒體功能紊亂、細胞凋亡,細胞色素P450的基因多態性也影響人體內源性物質的代謝,影響酶介導產生的炎癥和腫瘤有關的生物活性物質,從而影響腫瘤的易感性[5],而黃酮類物質對細胞色素P450有抑制作用。
艾葉含有豐富的糖類成分,艾葉多糖具有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降血糖、止血等作用。
2.3.1 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研究發現艾葉多糖在小鼠脾細胞增殖試驗中,促進了脾細胞數量的增殖,提高了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加了小鼠血清中的抗體數量[6]。還有實驗發現艾葉多糖可以促進脾細胞分泌TNF,提高TNF的活性,TNF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并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和介導免疫應答等,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活性[7]。
2.3.2 降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小鼠在使用過艾葉多糖后,小鼠血清胰島素含量降低,肝糖原含量升高,最終導致血糖降低[8]。
在畜牧生產過程中,動物的飼料對其生長繁殖有著決定性影響。在飼料中添加艾,可有效加快動物機體代謝功能,改善動物產品品質。在雞飼料中添加艾葉粉后,產蛋率適當提高,產蛋質量上升,肉雞血清內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含量增高[9]。在奶牛飼料中添加了艾葉粉后,提高了奶牛的產奶量、色澤度和均勻度,減少了牛奶中的異味[10]。
自古以來,民間都有吃艾草青團、艾草糍粑的習慣,由于艾葉的保健作用,對未來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的開發,具有一定地推動作用。目前在艾葉的保健品上,除了有食品外,還有很多經過各種炮制方法制成的艾葉產品已經上市,艾葉揮發油在日常保健上使用廣泛,艾草足貼也備受推崇。
艾葉的抗腫瘤性,目前在研究上已經有了一些突破,對某些代謝酶的抑制作用,如細胞色素P450,對自由基的清除,抗氧化性等作用。而動物體內代謝酶多種多樣,還需要進一步去研究。在未來的研究上,應致力于艾葉等中藥方劑的研究,除了疫病和普通病的治療外,還主攻動物生產性能的提高。由于艾葉的驅蟲作用,安全無毒,生產成本低,艾葉制成驅蟲劑既造福畜牧業,又對人民的公共健康不會產生危害。艾葉的降血脂作用,在臨床上已經有了創新藥SIPI-7623。
艾葉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它的多種藥性,為人類和動物提高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