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金鳳
(克東縣獸醫衛生防疫站,黑龍江克東 164800)
在畜牧養殖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主管部門認識到重大動物疫病的危害,通過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及機構建設,為重大動物疾病防控提供支持。但是在獸醫行政體制改革以及強制免疫退出等政策法規的改進背景下,動物防控工作的要求和難度進一步提升,需要主管部門積極開展動物疾病防控工作。
WHO的一項研究表明,動物疾病中的3/4都能夠傳染給人類,目前我國已發現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僅300種,有70%能夠傳染給人類。尤其是在H7N9等禽流感在我國多地出現后,動物疾病的危害越來越突出,主管部門需要積極開展動物疾病防控工作,將動物疾病扼殺在搖籃,避免動物疾病進一步擴散,并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一般來說,動物疾病防控工作需要做好流行病學調查,獸醫需要重點進行寄生蟲等病毒性及細菌性動物疾病的調查,明確動物疾病出現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動物疾病防控工作,保障養殖戶的科學合理養殖,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收益,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但是在實際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中,養殖戶對動物疾病防控的認識不足,難以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養殖場的管理,導致養殖場存在較多的致病菌,從而引發動物疾病;主管部門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獸醫在動物疾病防控工作方面的投入不足,難以發揮出動物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另外,獸醫在基層公共服務方面的滲透不足,很多養殖戶在進行動物疾病防控時,缺乏專業的指導和有效的藥品,導致動物疾病得不到有效預防,引發重大動物疾病。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動物疾病防控工作是保障社會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關鍵,主管部門需要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提升養殖戶及獸醫的動物疾病防控意識及能力,保障動物疾病防控技術與藥品的合理應用,實現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般來說,動物疾病存在一定的潛伏期,防控人員需要提高養殖戶對動物疾病防控的重視,加強對動物日常生活的監控,及時發現動物存在的異常狀況,實現動物疾病的早期發現與早期預防,提升動物疾病的防控效果。比如,某畜牧養殖戶實時監測養殖場的溫度、濕度和空氣質量等參數,確保動物的生活環境符合其生長要求,并定期清理消毒養殖場,避免細菌繁殖,引發動物疾病。在此基礎上,養殖戶需要定期關注養殖動物的流行病學信息,明確動物的疾病易感階段、疾病特征及疾病傳播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動物疾病防控工作,并為動物選擇合適的疫苗,保障養殖場動物的健康成長,在提升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主管單位的工作壓力,實現動物疾病的有效防控。
在動物疾病防控工作中,主管部門需要制定完善防疫體制及執法監管制度,對動物疾病防控工作進行約束,提升動物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在防疫體制制定方面,主管部門需要根據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對獸醫工作進行一定的優化,將相關政策法規的空白和漏洞進行填補,并結合當地的動物疾病流行病學特征,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控目標和措施,為獸醫和養殖戶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指導;在執法監管制度方面,主管部門需要貫徹落實統一、全面的管理理念,積極開展動物疾病防控監督管理工作,對獸醫的疾病防控工作進行考核與監督,提升獸醫的工作質量與效率,確保重大動物疾病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礎上,獸醫需要做好實驗室的生物安全保障工作,避免病原微生物傳播,引發重大動物疾病。
比如,某主管部門針對人畜共患病等生物性風險及藥物殘留等化學風險,制定了風險等級管理制度,通過畜禽免疫、無害化處理以及投入品使用等工作的開展,提升獸醫的衛生監督能力,避免養殖過程中出現較大的安全風險,有助于動物疾病的有效防控。
為了保障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政府部門可以與有資質的動物防疫服務機構及合作社進行合作,通過有償購買的方式向這類機構獲取動物強制免疫以及畜禽保險等服務,提升基層獸醫公共服務水平,避免養殖場出現重大動物疾病。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需要促進動物疾病防控的社會化發展,將鄉鎮作為基礎,全面整合所轄范圍內的社會資源,為群眾建設動物診療等動物防疫機構提供資金及政策的支持,實現獸醫公共服務下鄉,為養殖戶提供動物疾病防控的知識、技術及藥品,切實提升動物疾病防控效果,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動物疾病防控工作直接關系到動物源性食品安全,需要受到主管部門的重視。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相關部門需要提高養殖戶對動物疾病防控的重視,制定完善的動物疾病防控工作制度,并提升基層獸醫公共服務水平,以此提升動物疾病防控效果,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