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
(聊城市茌平縣博平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茌平 252111)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畜牧養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為農戶增加收入,也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在發展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因為一旦養殖基地發生大規模的感染性疾病,勢必會影響動物的生長發育,給養殖戶帶來損失。所以,要認真查找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的產生原因,找出具體的防控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在對外貿易方面的活動也越來越多,畜禽交易變的頻繁起來,這樣就會加大動物性傳染病發生的概率。尤其是動物傳染病,致病因子主要是衣原體以及病毒等,動物出現傳染病的誘導因素比較多,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傳染給其他動物。畜牧養殖的動物疾病病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由于不同的動物有著不同的成長過程,對各個方面的需求也不相同。特別是在幼崽時期,需要養殖人員給予特別的護理,比如,盡量進行母乳喂養,還要注重養殖基地的天氣溫度變化,如果沒有重視這些細節性因素,就可能導致母體的傳染性疾病通過母乳的方式直接傳染給小動物。而到了畜禽發育完善之后,養殖人員開始進行配種作業,假如動物身體發育不完善或者不配合配種都會導致動物疾病的出現。
其一,環境因素。作為重要的外部因素,動物疾病的產生跟外部環境因素有直接的關系,因為動物生長發育跟周圍環境密不可分,比如,天氣驟然變化讓動物身體不舒服,身體內部平衡性存在問題,打破了其新陳代謝的規律,導致疾病的出現。其二,其他外部因素。由于養殖戶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養殖生產條件有限,動物疾病防控的推廣程度也不高,這就使得這部分養殖戶在思想上并沒有真正的認識到動物疾病防控的重要性,缺乏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導致動物疾病頻發。事實上。讓養殖戶注重動物疾病防控工作是建立在技術宣傳推廣基礎上,由于福利待遇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相對比較缺乏,特別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原有的工作人員就會覺得力不從心。由于基層從事畜牧養殖疾病防控推廣的人員比較少,尤其是技術水平比較高的人才更是比較稀缺,動物疾病的防控成效不明顯。
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夠減少疾病發生率。如果我們不能對動物疫病的蔓延進行預防和控制,當這些疾病出現大面積擴散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動物死亡數量增加,帶來的影響比較惡劣。加上部分養殖戶不能清晰的認知到動物疫病的危害導致疫情蔓延,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等投入進去,耗費精力不說,甚至還會引發家畜交叉感染的情況。當動物疫病發生的時候,在有效的時間內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處理和控制疫情的蔓延,盡可能的把養殖戶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所以,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動物疾病防控的重要性,開展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大勢所趨。
如果我們把動物疾病防控比喻成人體骨架,專業的人才就是身體上不可少的血肉。在畜牧產業發展過程中,很多化學藥品是國家命令禁止使用的。要重視因為治療動物疾病導致的過量用藥等問題,需要專業化人才進行動物疾病疫病的預防指導工作,杜絕養殖戶隨意用藥的行為。通過深入的跟養殖戶進行交流,轉變他們的思想認識,讓他們明確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開展的重要性,能夠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的開展。讓動物的身體成長狀態符合我國畜牧行業的養殖要求。在不同的階段根據動物的營養需求進行科學化的喂養,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潛在疾病,避免因為養殖人員的疏忽導致動物發生大規模的傳染性疾病而影響養殖效益。工作人員通過深入養殖場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看動物糞便的排放是否合乎標準,看生病的動物是否隔離,看死亡動物是否妥善處理等,這些才能真實的了解養殖戶的發展狀況,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
為了進一步提升畜牧養殖動物防疫工作成效,還要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責任層層落實到人。基層畜牧獸醫站要組織專業人員到規模化養殖基地以及散戶家中,逐一排查養殖動物的數量與疾病防疫狀況,并挨個登記造冊,交由相關部門統一入檔管理,及早發現患有傳染病的動物剔除出來。此外,要積極完善防疫工作制度。要求相關人員自覺遵守這些規章制度,為防疫工作的進行提供相應的制度參考依據。還要針對不同地區實際修訂制度中不完善之處,把動物防疫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