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花
(新疆第十四師一牧場畜牧獸醫工作站,新疆策勒 848306)
在牛羊細菌性疾病中此種菌病較為常見,肉毒梭菌病在發病時主要以散發狀態為主,該疾病影響牛羊的運動神經,牛羊在遭受此種菌病后多呈現進食或日常活動不正常的現象,牛羊在長時間處于運動神經麻痹及呼吸困難的狀態后會導致大量死亡。導致牛羊患有肉毒梭菌病的主要原因是其食用的草料中含有腐敗尸體。
此種菌病與肉毒梭菌病有較多相似之處,其發病也呈散發狀態。牛犢與羊羔較容易患有此種疾病。其發病的主要癥狀是牛羊呈精神萎靡的狀態,并長時間的腹瀉、發燒。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防止與肉毒梭菌病混淆,需要養殖戶仔細診斷。
此種疾病主要發生在羊群身上,導致此種疾病的主要病菌為羊梭菌,此種菌病主要有發病快、能夠引發大量死亡的特點,直接導致羊患有羊腸毒血癥、羊快疫的等疾病。此種疾病較難徹底的被有效控制。
溶血性鏈球菌是導致形成此種菌病的主要病菌。綿羊較為容易患有此種疾病,當綿羊的養殖環境過于潮濕,且養殖戶沒有做好日常清潔、消毒的工作時,極易導致此種菌病的發生。綿羊在患病初期呈現呼吸障礙、咽喉腫痛、發燒發熱等癥狀,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會出現抽搐等表現,最后導致綿羊死亡。
該種菌病為熱性傳染病且具有發病急的特點,并且此種菌病的類型也呈多樣化,其中包含浮腫型、敗血癥型以及肺炎型。當牛羊的舌頭或者咽喉處出現了炎性反應則可能是患有了浮腫型巴氏桿菌病。當牛羊出現食欲不佳、進食困難、精神萎靡且排泄物中帶血時可能是患有了敗血癥型的巴氏桿菌病。當牛羊長時間的呼吸困難且經常咳嗽時可能患有肺炎型的巴氏桿菌病。
能夠有效防治此種菌病的要點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需要牛羊養殖戶重視飼料管理工作。確保喂養的飼料中沒有腐爛的草料。并對養殖區域做好日常的清潔與消毒工作,及時處理牛羊的排泄物、腐壞的飼料或者其他動物的尸體等。另一方面,針對于懷孕的牛羊要對其進行預防接種,可以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在日常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為其補充鈣、磷等養分。針對于飼料的具體管理方法為,首先加熱喂養的飼料,其次靜待10min后進行投喂,此種喂養飼料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肉毒梭菌病的發生幾率。針對于已經患病的牛羊,需要在發病初期對其注射抗霉素,并控制注射劑量在4ml/次左右,注射完畢后的兩小時再注射硫酸卡納霉素,其注射量由牛羊的體重決定,一般控制為5萬IU/kg。除此之外,養殖戶還可以應用補液法治療患病牛羊,其要點為將10~50ml5%的碳酸鈉注射液與葡萄糖鹽水混合,控制葡萄糖鹽水的劑量為100~1000ml5%,混勻完畢后再滴注至牛羊的靜脈。
為了減少沙門氏菌病的發生,牛羊養殖戶需要加大對牛羊養殖區域的衛生管理力度,在飼料方面需要嚴格管控飼料的質量、確保飼料槽的干凈衛生。在飲水方面需要對水槽進行定期的清洗以保證飲水潔凈,同時要做好對養殖圈的消毒工作。除了衛生管理方面,還需要為牛羊接種疫苗,疫苗主要以抗生素藥物為主,在接種前需要對牛羊做藥敏試驗。為了避免發生用藥錯誤的問題,需要對牛羊患有的菌病類型進行鑒別與診斷,防止與肉毒梭菌病混淆。
羊梭菌性疾病在防治難度上較大,經常出現無法有效防治的情況,并且羊群在患有羊梭菌性疾病后一些養殖戶沒有對其進行及時的治療。針對于此種疾病的防治要點是,首先當養殖戶發現在牛羊群中出現此種疾病癥狀的牛羊后,需要馬上對其進行隔離,并對牛羊的病情進行深入的診斷與分析,確定患有的疾病類型后選擇正確的藥物進行治療。其次,加強飼料管理與衛生管理,特別是飲水與飼料的質量要著重的管控。最后要對羊群接種羊三聯苗藥物,不僅能夠提高羊群的免疫力,還能夠有效降低在養殖區域內發生此種疾病的幾率。
有效防治此種菌病的方法是首先將患有此種疾病的羊群進行隔離,并徹底消毒其生活過的區域,消毒之后需要對養殖圈進行衛生檢疫,顯示檢疫結果合格之后才可以繼續使用該養殖圈。其次對其進行預防接種。值得注意的是,當牛羊已被治愈好后還需要對其養殖圈進行連續消毒一個月,一個月之后再對養殖圈進行衛生檢疫,合格后才可繼續使用。
此種疾病在牛羊患病到呈現發病狀況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在此潛伏期內需要采取正確的防治措施對菌病加以有效的防治。首先做好飼料管理工作。其次要及時隔離已經患病的牛羊,并對其使用鏈霉素、慶大霉素等藥物。最后當菌病導致牛羊死亡后,養殖戶需要及時處理牛羊尸體并消毒。綜上所述,為了確保牛羊養殖的質量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需要對細菌性疾病進行有效的防治。養殖戶要加大對飼料管理與衛生管理的力度,有效的降低牛羊患病的幾率,當發現菌病之后需要首先對其進行隔離,再深入分析菌病的類型在明確患有的疾病種類后,選擇相對應的藥物進行治療或者預防接種。進而為人們提供高質量、健康的牛羊產品,促進我國的養殖業健康、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