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秀
(深圳市龍崗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廣東深圳 518172)
豬圓環病毒(PCV)是一種二十面體對稱的單鏈環狀DNA病毒,它屬于圓環病毒科、圓環病毒屬。該病毒粒子直徑為15~20nm之間,沒有囊膜結構,是目前發現最小的結構最簡單的動物病毒之一。PCV具有較強的遺傳穩定性,根據病毒血清學的不同,可分為PCV-1和PCV-2兩種亞型;PCV-1沒有致病性,引起豬圓環病毒病的是具有強大致病性的PCV-2。該病毒對溫度、酸堿條件等環境因素有較強的耐受力,在pH-3的強酸性環境和70℃的高溫下能存活很長時間,且對有機溶液也不敏感,例如氯仿和乙醇;但常用廣譜消毒劑就能有效的消滅它,例如5%的漂白粉溶液。
病豬與康復狀態的帶菌豬是主要的傳染源,該病原體主要通過病豬呼吸道的分泌物、唾液、嘔吐物和排泄物等排出體外;此外帶毒的種豬精液和母豬的乳汁中也含有病原體。
本疫病的主要傳染方式是豬群間的接觸性傳播,包括直接或間接(被污染的豬舍,活動場所,飼養工具,飲用水和食物等)的接觸傳播與空氣溶膠傳播;帶毒種豬精液傳播和母豬與仔豬的垂直傳播也是重要的傳染途徑;此外還有蚊子、螨蟲及虱子等吸血昆蟲也能作為媒介傳染本病。
本疫病的易感動物主要是豬,不同品種,性別和年齡的豬都能被感染,其中以6~8周齡的仔豬最為易感,發病率高,死亡率最高可達到35%。其次就是保育豬(20~60kg)感染率也較高,乳豬就很少感染。該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季節性特點不太明顯。
因為豬圓環病毒感染豬后,侵害不同的免疫系統,所以它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在發病豬群里,可以觀察到以下的病征:體溫上升到40℃以上,精神不振,四肢無力,食欲下降、厭食,皮膚蒼白、被毛粗亂,有的病豬還出現嘔吐,腹瀉;漸進性消瘦或發育不良,生長遲緩;有呼吸困難,咳嗽,喘氣等呼吸障礙的癥狀;眼瞼水腫;會陰部和四肢皮膚呈現出紅紫色隆起的圓形或不規則的丘疹或斑紋,其頂部存在黑色結痂;腹股溝淋巴結腫脹;部分病豬出現貧血、可視黏膜黃疸等癥狀,以6~18周齡的豬比較常見,一般病死率為5~35%。
剖檢可見:病死豬全身淋巴結(頜下、腸系膜、腹股溝、肺門,支氣管)明顯腫脹,呈均勻白色,切面濕潤;胸腔有積液并有纖維素性滲出,肺部有灰褐色炎癥和腫脹,呈彌漫性病變,表面有塊狀突起,有點狀、斑狀的出血灶,具有明顯的間質性肺炎癥狀;心包有黃色或褐色積液;腎表面及切面散布或多或少的圓形或不規則的灰白色出血斑點,腎顏色蒼白、腫大,有壞死灶,具有間質性腎炎的典型特征。
通過本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等特征可以初步診斷,要確診就得實驗室檢測了。例如常用豬圓環病毒實時熒光PCR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1)豬舍最好選擇建在向陽,排水條件好的地方,以保持干燥,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安裝大型的風扇來保證豬舍的通風透氣;豬舍、飼養用具和活動場所每個星期堅持用5%漂白粉溶液消毒2次,要注意選用廣譜高效的消毒劑輪換使用,消毒效果會好很多;養殖員要勤搞衛生,清理雜物,盡量保持飼養場良好的衛生環境。
(2)豬只去勢,割尾和注射時要保持良好的衛生和消毒習慣。
(3)生豬飼養場不要養貓、犬類或其它禽畜,要做好鼠類及吸血昆蟲等傳播媒介的殺滅工作,對阻止本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4)生豬飼養場要堅決實行全進全出的制度,以防止交叉感染;有條件的飼養場最好能堅持自繁自養,盡量避免從外地引進生豬,降低染上本病的風險。
(5)豬群的飼養密度要適中,切忌飼養密度過大,以誘發本疫??;此外要加強喂養管理,用全價營養食物來喂養,以免造成豬群抵抗力下降而誘發本疫病的發生。
(6)免疫接種 接種疫苗是預防圓環病毒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國內最常用的疫苗是豬圓環病毒滅活疫苗,它適用于預防(3~8)周齡以上仔豬和成年豬,效果顯著。接種疫苗時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來操作,該疫苗采用頸部肌肉注射。例如:商品用途的成年豬建議實施全群普免,免疫2次,間隔3周,每次2ml/頭。
(7)治療措施 本病的病情復雜,治療困難。早發現,早治療,效果還是好的。剛患病的豬可以用抗生素和干擾素聯合治療,同時配合中草藥抗病毒制劑,能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例如藍圓風暴(注射用硫酸鏈霉素100萬單位),它含有高抗體滴度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的治療和預防豬圓環病毒病,該產品采用肌肉注射,治療2~3針。
豬圓環病毒是攻擊豬自身的免疫系統,降低豬自身抵抗力的動物病毒,從而為其它的病原體的侵入提供有利的條件,引起繼發感染,形成二重、三重甚至多重感染的疫情。鑒于豬圓環病毒疾病的病情復雜,且沒有特異性血清,也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所以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做好衛生消毒工作,才是防止該疫病發生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