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煉
(廣東省德慶縣畜牧獸醫局,廣東德慶 526600)
偽狂犬病的病毒是孢疹病毒,憑借著單個血清型,對于外界能夠有著很強的抵抗力。在豬的偽狂犬病當中,它主要通過侵害豬的神經系統、繁殖系統、呼吸系統等等。目前根據經驗分析來看,生長育肥豬和種豬是當前帶有病毒的后備豬,也是豬偽狂犬病在豬群當中的主要傳染源之一。其次,在一些感染本病的狗、鼠、貓身上的鼻液和唾液,也都會有帶毒的癥狀。因此從傳染源的角度來看,有效的預防本病可以從對病毒豬的監測,還有就是發病死豬的排泄物和污染物,做好無害處理就能夠有效的從病原傳染源預防本病。
在該病豬群體的傳播途徑中,主要就是在生殖道和呼吸道上。種豬在交配的時候通過被污染的生殖道感染,這種傳染途徑在公豬身上體現最為明顯。一般情況下,一頭公豬每周要采精兩次,每次就要和10頭母豬配種,一年下來就可以感染近千頭母豬,可見,生殖道的傳播上,公豬是主要的傳播群體。同時,豬群還可以通過鼻子對鼻子的直接接觸,由呼吸道進行病疫的傳播,而且被病毒污染的飼料,都會引起病毒之間的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常見的物質傳播媒介有鳥糞、人、墊草和糞尿等等。
豬偽狂犬病很大的特點就是有著潛伏的現象,并且還會有著持續排毒。長時間的持久排毒極容易降低工作人員的警戒,再加上有些感染動物是不具備特殊的臨床特征的,這就是該病的終身潛伏性。一旦帶有病毒的豬群在受應激時,病毒就會大量繁殖發病,對于豬群健康造成很大的沖擊。
對于整體豬偽狂犬病的應對策略,應堅持防控為主綜合治理的措施。其中,加強豬偽狂犬病的免疫監測和免疫接種尤為關鍵,主要包含著以下幾點。
首先要加強原種豬場種豬耳野毒的凈化工作,這種凈化工作不僅是指豬群的生活場地,還有著和豬直接有接觸的糞便飼料等。其次就是要通過外界引入一種后備豬,當然通過自身豬群的留種也是不錯的方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投資成本。對于這種后背豬群,需要進行隔離的檢查喂養,一般來說需要十周近三個月的隔離。三是對現有的豬群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和凈化工作,尤其是公豬最為關鍵,并且一月檢測一次,即便是確保了沒有問題,在日狗豬群的喂養中,也要進行一季度一次的抽樣檢測。
目前,對于初生仔豬和斷奶仔豬,在免疫程度上必須要加大免疫的劑量。尤其是對于6到12周的仔豬,在次數上也要加大監測力度。分別抽取6、8、10和12周的仔豬血液檢測,分析出母源抗體的保護時間,從而才能決定首免注射時間,這是為了防止疫苗抗原被中和而導致免疫上的失敗。此外,對于仔豬的滴鼻免疫,最好使用有關的滴鼻器。根據以往的實踐表明,進行野毒陽性場免疫三次的豬群,能夠有效的防止該病,在一些中大豬身上則尤為明顯。
在豬偽狂犬病的診斷上,分為兩種。一是經過疾病的臨診診斷,結合臨床癥狀做出初步診斷,要想對于疾病進行確診則必須進行實驗室的檢查,也就是試驗室診斷。
豬偽狂犬病毒的臨診主要表現在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染豬的年齡,幼豬感染病毒后情況最為嚴重。
新生仔豬感染病毒后會引起大量的死亡,一般來說新生仔豬發病的3~5d內是一個死亡的高峰期,甚至有著整窩死光的現象。常見的癥狀有打噴嚏、咳嗽、間歇性抽搐,嚴重的會口吐白沫。而在生長中的肥豬主要表現出的癥狀有體溫升高、厭食并且還伴有著呼吸困難。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年豬的發病癥狀中,不經過實驗室檢查,很容易被誤診為豬流感,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對于一些妊娠母豬來講,主要表現為高流產率和死胎率,具體來講,就是流產狀況的頻發出現,還有著死胎或者弱仔,而且出生后的仔豬大多都在一到兩天內死亡。
在實驗室診斷上,主要進行的是一種病原學檢測。通過無菌采集疑似豬偽狂犬病體的扁桃體、淋巴結、脾臟、血清和腦組織等,用作豬偽狂犬病的基因從而對患病動物實現確診。除夕之外,還可以進行血清學的診斷,血清中和試驗具有特異性強、敏感性高的特點,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檢查出結果。并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同時檢測大量的樣品,能夠進行豬偽狂犬病的大規模診斷。總之,實驗室診斷能夠為病情的確診,或日后的治療,提供了大量的數據理論支持。
豬偽狂犬病作為豬群中一種非常有破壞性的疾病,對于豬群的繁殖和經濟效益都有著巨大的沖擊。在應對豬偽狂犬病上,必須做好對該病的預防工作,做好定期檢測和緊急接種。此外,還要通過臨床癥狀的觀察輔助以實驗室診斷,對于疫情病毒的情況做到及時了解,采取相應的措施將損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