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玉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街道畜牧獸醫站,廣西北海 536000)
非洲豬瘟是一種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家豬、野豬引起的急性、出血性及烈性傳染病,其特征類似虹彩病毒和痘病毒,并且僅能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縮小其危害面積。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養豬的基數極大,超過世界總數的一半,但是將近有99%的養殖場戶是中小散養戶,而且其防疫意識普遍不強,生物安全水平也不高,從而導致非洲瘟疫侵襲面積范圍大,經濟損失巨大,嚴重影響了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本文將闡述的重點放在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及防控重點的供給上,以期為這類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
據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陳偉生的《對非洲豬瘟的幾點思索》報告可知,目前生豬養殖業最大的問題是能繁母豬存欄下降。此外,自2018年8月遼寧沈陽發生的我國第一起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共涉及31個省區并發生129起,其中家豬126起、野豬3起,且散養戶、中大型養殖場等不同規模養殖場(戶)均有發生,但是從出欄來看,占比最高的是100~500頭規模的豬場。
參照田海蓉、吳宗萬等人所撰寫的《非洲豬瘟的流行危害及防控措施》文獻,可知非洲豬瘟作為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及我國規定的傳染病,其具有傳染病流行的共同特征,即病豬與健康豬之間的直接接觸傳播;被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及用具和飼養人員與健康豬之間的間接傳播;野生動物遷徙和蜱蟲叮咬的蟲類傳播等等。而反觀現實,尋找與傳染原因相契合的傳播渠道,發現目前發現的有關非洲瘟疫病的發病情況有野豬感染、有大小型豬場及散養豬感染,以及在蜱蟲和一些豬肉制品中分離到了非洲豬瘟病毒等。為此,筆者認為非洲豬瘟的傳染主要可經消化道(口)和呼吸道(鼻)等直接接觸途徑感染非洲豬瘟病毒;氣溶膠可引起近距離傳播,非洲豬瘟病毒自然傳播速度慢。非洲豬瘟病毒還可通過機械帶迅速傳播。帶毒或者污染的精液通過配種造成母豬感染;共用帶毒針對容易感染的動物進行免疫;被污染的環境(土壤、水源);蒼蠅、蚊蟲、鼠類等也可以進行機械傳播;感染動物(家豬、野豬)的移動、運輸、交易、污染的豬肉制品(腌制的、熏制的帶毒豬肉產品)流通、污染的飼料、豬血液飼料制品均可造成非洲豬瘟病毒的長距離傳播。
結合傳播渠道的剖析,可知非洲豬瘟的有效防控不僅應落實到生豬養殖人員,更應該將責任落實地方屬地管理、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等部門監管及養殖屠宰業主。其中,防疫主體責任的有效落實是防控工作的重點,而政府主導的多部門聯防則作為防控的有效手段,并要把握一下工作重點。結合近半年來的實際工作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述非洲豬瘟防控要點。
非洲豬瘟自2008年8月遼寧沈陽發生的我國第一起始,已經在我國定定殖。同時,由于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局面較為復雜,比如養豬基數極大,絕大多數的養殖場(戶)又缺乏防疫意識,生物安全水平欠缺等,決定了規?;i場、種豬場等作為防控非洲豬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被視作防控這一疫病的底線。為此,獸醫主管部門應該做好養殖場(戶)的監管工作,及時排查處置不利于豬場及種豬場規?;囊蛩兀诘谝粫r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防止養殖場成為非洲豬瘟疫病的發源地。其次,養殖場主作為防疫主體負責人,在防控工作中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從養殖環節上嚴防死守,主要包括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出入限制和消毒,物品及車輛的清洗消毒工作及限制外來人員、車輛進入生產區等。
有關非洲豬瘟的感染,直接途徑是接觸被感染的血液、糞便、唾棄及尿液,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工具、食品,或處在含有病原體的環境中。而近年來,我國對于生豬養殖行業采取了南豬北養的調運政策,這為生豬感染非洲豬瘟提供了渠道的便利。而農業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已經建立了非洲豬瘟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分區,從而實現規?;纳i產豬的平衡化管理。同時,流通環節還包括生豬運輸前的準備,而這也需要對其進行運輸前的產地檢疫、落地報檢等排查疫病工作。此外,生豬進入市場進行售賣,作為市場監管主體的相關部門應本著維護市場公平交易秩序的考慮,強化生豬產品的批發、零售及加工生產,并督促經營者履行進貨查驗的義務,嚴查檢疫證明的有無,證物完備與否等工作,從而杜絕擾亂市場公平交易秩序行為發生。
非洲豬瘟與其他傳染性疫病相比,其感染初期沒有明顯癥狀,潛伏期較為長久,經常在感染疫病后的第2至3周才會出現死亡的癥狀,所以應對生豬設立長期監測措施,以控制或者排查潛伏感染或者隱性感染豬的帶毒傳播。此外,在屠宰環節中,主要采用的查驗是否感染非洲瘟豬疫病的辦法是運用PCR的手段對生豬產品進行分批監測。這一手段使用優勢是能通過溫控設備,在變性溫度、復性溫度及延伸溫度間進行良好的控制,從而嚴加禁止屠宰來源不明的生豬,甚至屠宰來自疫區或高風險區的生豬。
據筆者觀察,發現很多散養戶通常使用泔水作為飼料進行生豬的喂養,但是從非洲瘟豬的感染情況來看,將近60%的非洲瘟豬的疫病感染均與投喂餐廚剩余物有關。為此,針對餐廚環節的防控,筆者認為通過落實制度強化對地區生豬飼養的管理,禁止養殖戶以泔水為飼料喂養生豬,應加強餐廚廢棄物管理,以強制措施徹底杜絕疫區餐廚剩余物喂養生豬的問題。但是針對諸如餐廚剩余物的源頭管控和餐廚垃圾的收運處置等餐廚剩余物處置工作,我國尚無相關文件出臺。此外,餐館、酒店等作為餐廚大量剩余物來源的主要基地,更應該自覺做好餐廚剩余物收儲,禁止直接流向養殖環節,從而從根源上杜絕餐廚剩余物成為疫區產生的導火索。
前文談到,野生動物的遷徙作為非洲豬瘟這類感染性疫病的共有特征,而野豬屬于野生動物的一類,為此其理應視為非洲豬瘟病毒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據悉,東歐國家的非洲豬瘟疫情的傳播就與野豬帶病毒傳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因為,野豬與家豬的共存將是防控非洲豬瘟的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是散養型的家豬與野生豬的接觸幾率相對較高。而這便要求監管主體林草部門做好巡查巡護工作,并撰寫野豬異常死亡的巡查報告,同時針對野豬異常死亡的情況,應嚴格按照相關文件及時采樣送檢并做好相關的處置措施,以防疫病的傳播。值得注意的是,野豬作為遷徙性動物,其活動范圍較廣且不確定性,為此這極易造成帶有非洲豬瘟等病毒的擴散和蔓延,作為相關責任主體部門,應籌建經費,并針對野外異常死亡野豬的發現者進行相應措施的獎勵,從而強化野豬的排查檢測的力度,杜絕非洲豬瘟的普及。
具體而言,在人員的管理上,一旦某地出現非洲豬瘟疫情,那么所涉及到的養殖場工作人員必須進行隔離,從而防止他們進入生豬飼養區;在物品的管理上,疫情區內的豬養殖有關的器具、物品不應該僅做殺毒性的處理,而應及時深埋或者焚燒,從而防止其他健康生豬感染疫病;在車輛的管理上,車輛管理作為無害化處理環節的關鍵,應該對牲畜運輸車、私家車的進入及離開首先作出嚴格密封的安置,后作出清毒清洗的處理,同時嚴禁其他無關車輛靠近疫區;最后,在動物管理上,規?;酿B殖場由于面積較大,養殖場的業主可能會利用養殖場地養殖其他貓狗雞等動物,那么一旦發現非洲豬瘟等病毒,養殖場業主應自覺隔離處置這些動物,從而避免它們將病毒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