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霞
(濟源市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河南濟源 459000)
仔豬一旦患上病毒性腹瀉,一般會出現以下發病特點。養殖人員一旦發現如下情況,應該及時進行防治處理,將損失降到最低。
仔豬一旦患上病毒性腹瀉,會出現水樣腹瀉和嘔吐的癥狀,這是最為明顯的臨床表現。不同年齡階段的豬都會有患上傳染性腸胃炎和豬流行性腹瀉的可能性,在哺乳仔豬時期更容易感染輪狀病毒,成年豬中隱性感染較為常見。
對于一周齡仔豬而言,一旦患上豬病毒性腹瀉發病速度快且突然,病情傳播速度非常快,通常出現癥狀之后2~5d就會死亡,患上豬病毒性腹瀉的死亡幾率高達百分之百。成年之后豬出現腹瀉的情況一般3~7d后能夠慢慢自愈,但是也有一部分病豬不能自愈最后發展成為僵豬。
在混合感染的情況中較為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病毒和細菌性疾病混合感染,一種是病毒感染和病毒混合感染。豬仔患病過程中可能同時患上豬感染性胃腸炎和大腸桿菌感染,或是豬感染性胃腸炎和豬瘟混合感嘆、輪狀病毒和梭菌混合感染等多種情況。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養殖人員或相關科研人員對生產情況進行密切關注,對癥下藥。
豬病毒性腹瀉的發生有時會呈現爆發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兩種不同的態勢,一般來說新的疫病地區會呈現出爆發性流行趨勢,而老疫區流行地區會呈現地方性流行病趨勢。養豬從業人員在進行豬仔養殖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仔豬的生長情況從而對生產過程、飼料等進行調整和監控。
一般來說,仔豬感染輪狀病毒、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腸炎都會出現厭食、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時還會發生神經頹廢和脫水的情況。但是其中傳染性胃腸炎最為嚴重,輪轉病毒腹瀉情況較為溫和,在進行判斷的時候可以觀察仔豬是否有噴射狀排便,如果有這種情況說明是輪狀病毒導致的腹瀉情況,從而區別傳統的胃腸炎。仔豬臨患傳染性胃腸炎時會發生厭食和嘔吐,流行性腹瀉會伴有腸脹氣的情況。
為了避免仔豬患上病毒性腹瀉等病癥造成的經濟損失,需要養殖人員和相關科研人員加強對仔豬的看顧,加強防治措施,從根源上避免仔豬患病的可能性。
在進行豬仔養殖的過程中,要關注室內溫度和通風問題。夏季豬舍溫度和濕度普遍較高,因此需要加強豬舍內部的通風問題,養殖過程中可以使用風扇提高室內空氣流通,為豬的生長提供干燥溫和環境。豬的不同成長階段需要提供不同的營養的配方飼料,從而滿足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提高豬對外來病菌的抵抗力。為了保障懷孕晚期或處在哺乳期的母豬的健康,可以適當的提升其營養水平,從而保障胎兒的營養均衡和母豬的生產安全。另外夏季是母豬的繁育高峰時期,母豬產仔量較大,因此往往由于飼養密度較高造成的仔豬的相關疾病,造成其胃腸功能混亂而感染傳染性胃腸炎。養殖人員應該做好日常的衛生消毒工作,及時分欄飼養,減少仔豬病菌感染率。
仔豬一旦感染病毒性胃腸炎的時候,由于發作時間快使得年齡小的仔豬死亡率很高,在病毒性腹瀉爆發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大面積的死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對仔豬進行免疫預防接種,常見的免疫方案是在母豬生產前五周是在后海穴部位注射哺乳仔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聯弱毒疫苗,注射時按照兩頭份進行豬舍,哺乳期的仔豬可以在三日齡的時候按照一頭份進行注射。
仔豬未患病前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的方式對疫病進行控制,哺乳仔豬可以口服抗生素等預防激發感染的發生,減少并發癥的情況。出現嚴重腹瀉情況可以及時口服收斂性藥物,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具有非常好的療效,通過這種方法建議每周一次。
仔豬發病之后需要對其進行特殊的護理,腹瀉的糞便需要用石灰覆蓋清掃,避免病毒彌漫在空氣中,腹瀉后的豬圈也需要及時進行清掃與消毒,保障環境干凈安全。清掃用品也需要每天進行水浸消毒,同時要嚴格控制豬舍的濕度和溫度。濕度過大可以使用石灰降低室內濕度,保障環境的干燥舒適。養殖人員可以有針對性的在仔豬和母豬的飼料中添加預防性的藥物,防止細菌繼發感染。
養豬產業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于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養豬從業人員在進行豬仔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對仔豬進行緊密的觀察,重點關注仔豬的生長情況,根據不同地區的養殖情況和經驗對生產過程進行調整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