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梅
(湖北省棗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棗陽 441200)
近些年,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問題時常發生,若未及時給此類的腹瀉仔豬進行治療,其中死亡率高達近20%。因此,為了降低仔豬的死亡率,養殖場對于仔豬腹瀉發生的原因與預防措施的采取勢在必行。
在仔豬還處于消化系統發育健全的階段,養殖人員就進行早期的斷奶操作,導致其母體營養的吸收不全面,使得仔豬的平均體重偏低且消化功能較弱。自然而然,處于這一階段的仔豬易受到病菌體的侵害,加上從之前的流體進食變為飼料進食,會破壞其小腸的吸收面積,導致仔豬對于營養的汲取能力降低,進而將未能吸收的食物以腹瀉的方式排出。
由于仔豬處于發育成長的階段,自身的免疫力增長基本上都是源自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其出生時的腸壁通透性對于母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較高[1],被動地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而過早地進行斷奶操作,會阻礙仔豬自身免疫力系統的提升。另外,其飼料的喂養中并不具備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對于正值吸收免疫球蛋白黃金期的仔豬來說,無疑是大大增加了腹瀉感的機率。
因為仔豬初生的緣故,對于母體豬的依賴性較大,過早的斷奶,會給仔豬產生一種應激反應。在進行斷奶操作后,仔豬需要從溫性的母乳喂養變成干癟的飼料喂養,其吸收營養能力的下降,也會給仔豬的生長帶來一定的影響,甚至會給仔豬造成失重、內分泌紊亂、消化道異常等問題,進而引發腹瀉的問題。
古云:“禍從口出,病從口入”[2],多數的仔豬腹瀉問題都是因為飼養方式不當所造成的,在仔豬剛斷奶后的階段,對于其干性飼料的喂養過量,使得仔豬出現假性饑餓感,進而導致過食性腹瀉的問題。另外,干性飼料中為了使得仔豬日常的營養更加全面,會添加大量的營養物質,使得其中的油脂含量相對較多,對于消化系統薄弱的仔豬來說,無疑是消化不良的最終誘因。最后,飼養員對于飼料保管的不當,會使得長期曝露在空氣中的飼料發霉,變成有害物質,會嚴重仔豬的生長狀況,導致其腹瀉的問題。
日常飼料的配比對于早期斷奶的仔豬來說尤為重要,蛋白質的配量既要防止高蛋白對于仔豬的消化阻礙作用,又要滿足仔豬日常對于蛋白攝入的要求,這種適宜的蛋白質攝入,對于斷奶仔豬能有效降低日后的腹瀉效率。但處于這一時期的仔豬對于這種適量蛋白的攝入無法滿足其生長性能的需求,因此需要添加其他的補充飼料,通過添加一些氨基酸的補飼,可以平衡結腸蛋白的腐敗作用,減少日后腹瀉發生的可能性。例如仔豬誘食,可以有效促進仔豬消化道對于營養的吸收,促進腸道活性酶的分泌,進而防止消化系統所導致的腹瀉問題。
早期斷奶的仔豬是易感染腹瀉的群體,其應激刺激會進一步加重他們腹瀉的感染。因此,養殖人員在進行早期斷奶操作時,需做好準確適宜的斷奶管理,避免應激刺激所帶來的隨意拉稀的現象發生。另外,需要根據仔豬生產的一些情況表現,來進行斷奶的操作,對于一些生長發育情況較好的仔豬可以進行提前的斷奶,而對于一些生長發育情況稍差的仔豬可以推后他們的斷奶,這樣就可以較好地避免后期仔豬的一些腹瀉感染。最后,還可以將那些斷奶后的仔豬與母體一同進行飼養,在他們適應喂食飼料后,進行環境的轉移,能有效為仔豬營造適宜的斷奶過度空間。
由于仔豬被提前斷奶,導致其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并不完全,其免疫系統的建立也會相對遲緩。因此其接種疫苗的工作也是十分關鍵,大致分為兩種預防疫苗接種。一種是主動接種,是對剛出生的仔豬進行疫苗的注射,這種是專門針對提前斷奶的一些仔豬的措施,能有效提升他們疾病的免疫力,也能促進他們對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另一種便是被動免疫,為了確保仔豬的出生健康,對于母豬的母源抗體水平也需要增強,制定科學合理的接種疫苗計劃,提升母豬群體整體免疫力,進而確保出生的仔豬有良好的免疫力。
正確的飼料喂養方式能有效降低其腹瀉感染的機率,因此,飼養員需要加強對于早期斷奶仔豬的喂養管理,營造良好的生存空間。首先,需要保證飼養食物的營養,保證其斷奶后,其營養的攝入與母乳喂養的情況保持一致,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的合理配比飼料,在飼料中適當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保證仔豬的正常生長;其次,注意仔豬生存環境的溫度,應保持四季的恒溫性,根據相關調查顯示,低溫更易使得仔豬腹瀉;最后,還需要注意飼料的保存環境,應當嚴格注意其飼料是否過期,有無長時曝露空氣中,避免飼料產生細菌增加仔豬的腹瀉感染率。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養殖場母豬的產仔量,而采用過早斷奶的手段,會使仔豬增加腹瀉的感染率,但通過配比適宜的飼料、誘導適應應激刺激、提前接種免疫疫苗、改善飼養方式等方法,能有效提升仔豬的存活率,提升養殖場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