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生 陳炳華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蘆化鄉畜牧獸醫站,青海海東 810700)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雙高”,它有著非常復雜的分子結構,不僅是雙股線DNA病毒且基因變異性高,蛋白多,功能復雜;非瘟病毒可在巨噬細胞內復制,可避開機體免疫,而且產生中和抗體較慢;疫苗在消滅病毒活性方面作用有限,活疫苗效果可行但安全性不能保證;遺傳方面遺傳易感性存在差異,臨床上有多毒株、弱毒株、毒株之間交叉保護的案例。
去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橫行。進入2019年,豬瘟疫情發生勢頭明顯減緩。據最新消息,全國25個省區的疫區解除令來了。但受豬瘟疫情影響,我國生豬生產繼續下降。據農業農村部7月4日消息,截至7月3日,全國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3起,撲殺生豬116萬余頭。目前,全國25個省區的疫區已經全部解除封鎖。總體看,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勢頭明顯減緩,正常的生豬生產和運銷秩序正在逐步恢復。
在非洲豬瘟疫苗“出世”前,豬場要如何活下來?現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1)豬場內發現食欲不振或不吃的成年豬(母豬、公豬、后備豬、肥豬),此時就要要高度懷疑病例是不是非洲豬瘟,建議采血抗凝后先進行現場快速診斷。
(2)如果檢測初陰性,鑒于可能出現熱應激,因此只需要對豬只進行解熱鎮痛等治療,盡快恢復食欲,連續觀察數天直到正常為止,當然還是要結合豬場實際情況來決定如何處理。如果檢測出,可疑或陽性的豬只需要重復使用試劑卡檢測,再次出現陽性或可疑的血液需送實驗室PCR確診,同時觀察同圈豬或相鄰豬群的表現,保持高度的警惕心。
(3)確診為非洲豬瘟疫情,立即采取隔離措施、或者直接淘汰,進行無害化處理!具體來說就是對豬場進行“拔牙式”的清除,將疫情豬舍及相鄰豬舍全面封鎖淘汰,進行無害化處理,保護未感染豬群;
(4)對有可能接觸陽性豬只的其他豬群進行采樣檢測,如果呈現陽性則需要采取對應措施,停止豬場所有注射行動,限制人流、豬流、物流、車流等……
(5)確診之后建議盡快處理肥豬、降低同圈飼養密度,有利于保護易感動物。全場消毒,嚴格做好豬場內外環境清洗、消毒工作。或者,病區帶豬消毒,飲水連續消毒一周。
(6)建議重點監測母豬,對所有母豬進行口液或血液檢測,發現一頭立刻淘汰一頭,這一點非常關鍵。
(7)如果連續15d不再出現新的病例,可以再次采樣檢測,結果陰性則恢復疫苗接種,如果連續28d無病例,則再采樣檢測,如果結果陰性則解除緊急狀態。
(1)首先要建立非瘟三級預警體系。
[63]《工農黨征求民意大會上一致通過三項重要決議決支持該黨國會提案》,(緬)《人民報》1951年2月27日。
(2)如果還是不幸感染病毒,先確認是否感染的就是非瘟病毒,確診后就馬上實施“拔牙”措施,一般“拔牙”措施分為以下幾種:
①生豬方面:確定淘汰豬的范圍,然后選擇安樂死或者電擊的方式處理,處理完淘汰豬之后就是確認死豬的運輸方式和運輸路線,再確定無害化處理的方式,處理完死豬之后就是對死豬運輸路徑、接觸過死豬的人員和物品和死豬之前待過的環境進行無菌化處理;
②將人和物進行小單元、區塊化劃分和管理;
③發病圈舍以及環境的進行無菌化處理(根據不同的“拔牙”期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④做好豬場周邊的蚊蠅、老鼠等非豬動物防控工作;
⑤日常管理上,暫時停止轉群、配種等管理工作。
(3)做完以上“拔牙”措施后,確認豬場非瘟處理工作是否真正成功到位,符合3個及以上的條件為成功,否則就是失敗,失敗后要不就是清群,要不就是重新進行“拔牙”措施。
(4)確保豬場非瘟病毒清清除完畢之后,復盤一下非瘟可能傳入的途徑,然后根據途徑完善生物安全體系,切斷一切可能的病毒傳播途徑。
(1)首先就是先進行第一次全面減毒以及評估;
(2)其次是對設備進行維修升級改造,完善生物安全體系;
(3)做完以上兩項流程接下來就是第二次全面減毒和評估;
(4)然后進行復產前的成果驗收;
(5)最后一步就是試養:
①成功的話就清空并做第三次減毒和評估,正式復養;
②若失敗重新從第一次面減毒和評估開始操作,直到成功再進行第三次減毒和評估開始正式復養。
非瘟已經是個百年老病,如果非瘟入境就認為只能聽天由命,那么全球早已無豬,可是今天我們還能吃到豬肉,就說明非瘟并不是無懈可擊,攻克非瘟是一場拉鋸戰,只有保存實力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