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興梅 許新建
(1.如皋市磨頭鎮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00;2.如皋市搬經鎮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00)
豬氣喘病,它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以氣喘、咳嗽為特征,患豬長期生長發育不良,飼料轉化率低,種豬感染后,對仔豬有遺傳現象,一般情況下患病豬死亡率不高,但繼發感染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該病一但在該養殖場或該地區內受到感染很難徹底消除,為了保證豬場健康發展,應切實做好對該病的預防及治療。
豬氣喘病該病全年都可發生,在寒冷季節或氣溫驟變時發病較多。該病主要多見于養殖場豬舍環境不良,養殖密度較多,保溫設施不全,陰冷潮濕的圈舍,在生豬飼養管理技術落后,飼料變化頻繁等不都易導致該病的發生。
生豬養殖場在養殖過程如發現該病后,該病呈爆發式流行,一般成急性增長,生豬發病臨床現象明顯,且生豬死亡率較高。該病在經過急性經過后,在該豬場呈慢性或隱性發展,臨床現象不明顯,死亡率較低,但隨著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的發展,該病呈現新的流行病學特點:
豬氣喘病在豬生長的任何日齡都可感染,但在25~45日齡的仔豬斷奶期,由于對仔豬斷奶、分群、改變飼料及環境變化造成仔豬抗病力下降,導致該病更容易發生,且此時由于該病的發生和仔豬抵抗力的減弱,仔豬發病和死亡率較其他時間更高。
近年來,異地引種和流通頻繁,由于檢疫把關不嚴,不能準確識別出隱性感染豬,造成了許多攜帶病原微生物的隱性感染豬帶菌異地傳播,導致該病在一些豬場大面積流行。
該病全年都可發生,在寒冷季節或氣溫驟變時發病較多,所以低溫季節的冬季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季節,但為了保證豬舍溫度,而忽視通風換氣,導致舍內空氣質量下降,更容易誘發該病的發生
豬的氣喘病據病程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隱性感染。
急性型:病豬劇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勢,時發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正常,有繼發感染則體溫升高。食欲大減或廢絕,日漸消瘦。病程約1周,病豬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高。
慢性型:長期咳嗽,清晨進食前后及劇烈運動時最明顯,嚴重的可發生痙攣性咳嗽。飼養條件和氣候的改變,癥狀時而緩和。病豬體溫不高,但消瘦,發育不良,被毛粗亂。病程長達2個月,有的在半年以上,病死率不高。此類病最易發生繼發性感染,是夏季豬群急性死亡的主要誘因。
隱性型:不表現任何癥狀,或偶見個別豬咳嗽,生長發育一般正常,剖檢時有肺炎病灶。隱性型豬氣喘病在老疫區的病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其作為平行散毒和垂直傳播的隱性傳染源,是影響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病變首先發生在肺心葉,粟粒大至綠豆大,然后逐漸擴展到尖葉、中間葉及隔葉前下緣,形成融合性支氣管肺炎。兩側病變大致對稱,病變部腫大,淡紅色或灰紅色半透明狀,界限明顯,象鮮嫩的肌肉樣肉變。病程延長加重,病變部胰變或蝦肉樣變。如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纖維性、化膿性和壞死性病變。
要想徹底斷絕該病在豬場的發生,除了積極的開展對該病免疫疫苗的注射外,必須從豬群中剔除有隱性感染該病的生豬,同時要加強對生豬的管理工作,防寒保暖,建立生物安全體系,取綜合性預防措施,提高豬群的免疫力,降低生豬對該病的發病率。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疫苗的免疫注射。仔豬在5~7日齡用氣喘苗首免,在15~20日齡加強免疫一次,仔豬在5~7日齡注苗后,也不能提供完全的免疫保護,同時也要做好豬瘟、豬丹毒等常規疫苗的免疫工作,避免混合感染。
(2)加強管理,實行科學飼養。未發現該病的豬場,更要加強飼養管理,對出欄或是轉舍的生豬舍進行徹底消毒。要注意飼養密度,若欄舍條件差,密度要相對小一些。改善豬舍的環境條件,保持豬舍空氣新鮮和衛生條件。全封閉的豬場嚴格控制進入車輛,并盡量減少應激影響和各種外部不良因素的刺激。
(3)堅持自繁產仔的方法。堅決貫徹“自繁、自育”的方針。豬氣喘病在我國流行普遍,并且使用一般抗菌劑如磺胺、青霉素、鏈霉素等皆無治療效果,目前控制本病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合理調配飼料,堅持自繁自養。
必須從外地或是其他養殖場進行引種或仔豬的選購,應詳細了解所要引種或選購豬場是否有該病的流行以及了解該豬場是否有該隱性病的發生史。確定所引種或選購的仔豬為健康豬,在引入或選購后對仔豬進行隔離觀察,在隔離舍中混入健康仔豬幾頭,若經過30d的混群飼養,未發現混群飼養生豬未出現該病臨床現象,則可以確認該引種或選購仔豬為健康豬,可以進行對該豬的混群或單獨飼養。
未杜絕該病在本豬場的發生堅決執行“自繁、自養、自育”的原則,是阻止病豬或帶菌豬進入豬場(群)的首要環節,由此切斷了傳播途徑,也是保護豬場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