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沖平
(羅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羅平 65580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養殖業已經步入了規模化,尤其是在我國豬肉需求量龐大,規模化豬場是養豬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規模化養豬場的日益壯大、發展,養殖的數量不斷地增加,隨之而來,豬場疾病的防治工作就成為規模化豬場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要想保證規模化的豬場為自己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養殖人員就要制定完善的疾病防治體制。
豬場的主人一般會選擇一些離人居住地較遠,并且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建設豬場,為豬場的交通運輸以及生豬的生長提供便利的條件[1]。但規模化養殖場中也有選址問題,使得環境污染問題成為頭等大事。糞便和污染物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清理,不僅對豬的疾病的發作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還可能會對豬場周圍的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活動。
養殖人員為了能夠取得較大的經濟收入,想要在有限的面積內養殖更多的生豬,這就造成豬舍內生豬的養殖密度過大,甚至養殖場將上百頭豬設計在同一個豬舍當中,當前的這種設計方式,極不利于疫病的相關防治。除此之外,一部分養豬場在設計豬舍的時候并沒有設置取暖措施,這就使生豬在冬天的時候極易感染疾病,不利于生豬的健康成長。
由于規模化養豬場自身條件有限,導致養豬場缺乏系統的免疫程序,尤其是免疫檢測等跟不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導致疾病的傳播等沒有很好的預防方法。因此,養豬場的工作人員要對豬注射的疫苗進行嚴格的把控,保證疫苗的有效性,增強豬對疾病的抵抗力,從而有效的防治規模化豬場的疾病。
目前,養豬場中的飼養人員主要是聘用的養豬場附近的居民,這部分人員普遍對于規模化養殖缺乏科學的認識,因此也容易忽視疾病的危害性。在養豬場的管理的規范度上,飼養員缺乏專業知識,沒有防范疾病的意識,再加上豬養殖密度高、生存環境不通風等的情況,很容易使豬大面積的感染疾病,從而給養豬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規模化養豬場的飼養密度比較大,疾病傳播的比較快,針對這種情況,養豬場的飼養人員要提高防范疾病的意識,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抱有僥幸的心理積極的采用相應的防范措施,為生豬的成長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當發現有豬生病的時候,將病豬進行隔離治療,從而防止疾病的傳播。
養豬場的選址對于規模化豬場的疾病防治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場址選擇一般要考慮水源、地域、通風情況、排污情況、交通情況等諸多元素。養豬場具體可以劃分為生產、生活、管理 3個區域,根據區域劃分進行規模化豬場的管理。在對養豬場進行布局設計的時候,要將生活區設置在生產區的上風處,從而避免由于風向的影響造成細菌的傳染。
要想在規模化豬場中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感染與傳播,就要對豬舍進行合理的設計,從而為生豬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因此,在豬舍的實際設計當中,豬舍布局應有利于通風和換氣,對不同年齡段的豬應采取分群的飼養方法,保持豬舍之間的安全距離。科學合理的設計豬舍能夠有效的減少疾病的傳播,大大的降低豬群感染疾病的概率。
在規模化的養豬場中加強疾病的檢疫與檢測,能夠有效的控制疾病的感染與傳播,從而保證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由于疫病檢疫與監測是疫病防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其配套技術的優勢,在當前規模化養殖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養殖場要定期對豬場進行疫病檢疫,加強對生豬疫病做出實時的監測。
完善隔離和消毒制度對于規模化豬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殖場要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管理,在沒有經過允許,閑雜人等不能進入豬舍,且對老鼠、蚊子等進行殺滅,防止疾病傳播。消毒方法包括藥物消毒等。另外,如果發現死豬應立即采取無害化處理方法進行焚燒和深埋,同時對于病豬糞便等污染物要及時清理,并對豬舍進行消毒處理,防止豬舍中的其他生豬感染疾病。
規模化豬場的養殖人員對于生豬的生長狀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對生豬養殖人員的專業培訓,不斷強化此類人員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等,進而實現養殖場人員的專業技術管理水平,提高生豬養殖的科學性與規范性。此外,通過組織培訓,除了提升養殖人員的專業水平,還有助于提高相關人員對疫病的防治意識,促使此類人員對疫病防范。規模化豬場的管理人員還要結合豬場的發展現狀以及養殖人員的自身情況,對養殖人員進行定期的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使養殖人員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掌握先進的飼養技術。
疾病的防治對于規模化豬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養豬場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址,科學的設計豬舍,加強防疫的措施,并且對養殖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從而保證豬場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