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萍
(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屏山街道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云南祿勸 651500)
隨著農村經濟結構不斷調整,農村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斷朝著持續繁榮的方向發展。在眾多養殖業中,生豬養殖深受農民的喜歡。但是由于養殖方式和環境等因素,使得生豬傳染病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利益。非洲豬瘟作為生豬養殖最大的威脅因素,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最近幾年,非洲豬瘟越來越嚴重,多少養豬廠一夜之間隔離整頓,多少農民瞬間傾家蕩產。
顧名思義,非洲豬瘟源于非洲,并在非洲地區大面積蔓延,甚至威脅到其它國家的安全。世界上第一例非洲豬瘟于1914年在東非地區被發現,隨后幾年又不斷的傳入歐洲、南美洲、中美洲等地區,在2018年傳入中國并開始蔓延[1]。
2018年8月3日,我國首次對非洲豬瘟進行了公布,事情發生在沈陽市的某養殖場。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包括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等12個城市相繼發現了非洲豬瘟,據不完全統計共計46起[2]。非洲豬瘟的危害相當大,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使一個地區甚至全國的生豬都受到影響。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必須馬上對已經感染的生豬進行治理,如果沒能進行及時合理的控制,那么極有可能因為個別傳染豬導致流程性傳染,導致大批量的生豬死亡,從而給生豬養殖者帶去嚴重的經濟損失。另外,因為傳染病而死亡的豬,因為本身帶有傳染源,也必須要經過及時的處理,不然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還會導致傳染范圍加大,給其他生豬養殖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非洲豬瘟作為一種傳播性非常強的疾病,我國一直在研制根治這種疾病的疫苗,但是還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果。因此在過去的時間里,對于非洲豬瘟的有效防控措施就是通過及時準確的判斷,進而采取科學的治療措施。
農村生豬養殖場由于本身經濟條件不足,養殖規模不大。很多豬仔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攜帶了病原體。由于豬仔本身的抵抗力弱,所以在豬仔的初始養殖階段,養殖人員應根據豬仔的出生環境、周圍條件、養殖人員的情況等因素進行仔細挑選,保證生豬的成活率。
在豬仔的初始養殖階段,必須要重視居住環境的問題,絕對不能因為豬仔本身是動物的原因而忽視這個問題。在豬仔的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打掃豬舍衛生,將糞便和雜物等定時清理,以減少細菌的散播。一些養殖場規模小,設備不足,設施落后,養殖人員不注重衛生,導致傳染病的發病概率增大,對豬仔的存活率產生很大的影響,給養殖者的經濟帶來嚴重損失。對此,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養殖經驗,避免因為經驗不足或養殖知識欠缺帶來經濟損失。
為了有效的預防非洲豬瘟,降低由于傳染病導致生豬死亡而給養殖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防疫站的工作人員應經常走訪,為農村宣傳生豬傳染病預防措施,并為生豬進行體檢。定期注射疫苗、對豬舍環境進行消毒等,降低生豬傳染病的發病機率[3]。
要想盡早的發現非洲豬瘟,對于養殖者的綜合素質水平要求非常高,需要養殖者明確了解非洲豬瘟并有能力準確判斷。對于還未出現非洲豬瘟的地區,針對所有可能接觸到養殖工作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針對非洲豬瘟的發病癥狀、流行趨勢、治療辦法等進行詳細學習,尤其是如何準確判斷出非洲豬瘟非常重要。
想要非洲豬瘟得到有效的控制,僅僅依靠一個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很多地區的非洲豬瘟都是因為活豬或者豬肉制品的進入而引發的,因此在疫情傳輸的過程中,很多部門都應該做好防控工作。比如,檢疫部門要對非法攜帶動物或者動物制品加大管理力度,一旦發現必須嚴厲打擊。對于人流密集的地區要加強垃圾管理,禁止將泔水喂豬。
近些年,隨著生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者由于本身經濟或者其他原因,生豬養殖設施沒有及時擴大,導致生豬養殖密度越來越大,這就極其容易產生交叉感染,最嚴重的情況還有可能引起流行性的生豬傳染病。由此可見,傳統的家庭散養式養豬非常不科學,因此要倡導規模化養殖方式。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好嚴格的管理工作,如禁止直接使用未經消毒處理的泔水喂養生豬,對于豬飼料的選擇也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對于生豬死亡原因不明確的要及時上報防疫部門。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作為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在未能及時預防和治理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給養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非洲豬瘟在初期就要進行及時處理,避免傳播途徑擴大,把損失降到最低。如果養殖人員發現傳染病,要在第一時間聯系防疫站,對已經傳染的生豬進行治療和隔離,對已經死亡的豬要在防疫站的指導下及時掩埋或者焚燒。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肉類食品已經成為每家每戶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食品安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從而更見對豬類健康問題的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本文對非洲豬瘟的流行和防控兩方面問題進行了闡述,希望能為更有效的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