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永 張倫強
(四川省蒼溪縣漓江鎮畜牧獸醫站,四川蒼溪 628421)
牛的消化系統的疾病使在飼養牛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例如:牛急性胃擴張、牛瘤胃臌氣等,在臨床上表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及其復雜,經研究發現出現該疾病的病因與飼養管理不合理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要正確認識該疾病的病因,采取合理的方法進行飼養,并提前做好預防和救治措施,可以避免養殖風險的發生,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使飼養人員可以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牛急性胃擴張屬于一種消化系統疾病,主要是指牛所采食的事物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就會導致胃內的食物無法正常消化,而且還會在瘤胃內進行長期的積存,使胃一直處于充盈的狀態,另外,胃壁也會出現擴張的現象。該疾病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存在任何的癥狀,而是會突然發生。病牛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反芻停止等,病情較重的牛還會出現呻吟、流涎的癥狀[1]。
治療該疾病可以在牛自由進食之后對患者的胃部進行按摩,按摩時間要控制在10分鐘。按摩之前要先給病牛喂一些酵母粉,用量控制在350g。每隔半個小時操作重復操作一次,直到病牛胃中的食物可以漸漸變軟,如果病牛的病情比較輕,可以將酒精、魚石脂、礦物油等物質加入水中攪拌均勻,之后給病牛灌服。通常情況下,3-5個小時病牛就會出現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對于效果比較明顯的病牛就可以恢復健康[2]。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防治,避免病牛出現瘤胃臌氣,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該疾病如果采用輕泄、按摩的方式無法治愈,或者是治療效果并不顯著,就需要對病牛進行手術處理,將病牛的瘤胃切開,將雜物取出,最后進行清洗。
主要的發病群體使年齡比較大的牛和犢牛,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飼養管理過程中的多種因素所致,例如:所采食的飼料比較冰冷、較硬,飼料出現霉變、水分過大等都會導致該疾病的發生。牛在勞役之后,就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或者休息時間不足,就會消耗病牛大量的營養,而且能量也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降低了牛體內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進而引發該疾病。病牛主要表現為:精神不佳,食欲不振,便秘、腹瀉等。
治療該疾病要先對病牛的病情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對癥治療,如果病牛的病情屬于早期,病情不嚴重,就可以利用飲食的方法進行調節。具體操作如下:病牛禁食2h后,給牛適當的喂一些淡鹽水,禁止讓病牛進行勞役,要讓病牛多休息,這個時間段如果病情出現好轉的趨勢,就可以適當的給病牛增加一些好易消化、易吸收的飼料。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病牛,要選用10g魚石脂軟膏將其溶解在80%的酒精溶液中,再加入10g的酒石酸銻鉀后給病牛灌服,服用半個小時之后,在給病牛灌服2000ml的啤酒,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非常顯著[3]。
發生食道梗塞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對喂養的飼料的進行合理化的保管,沒有在放牧期間去除不易進食進食的塊莖。該疾病表現為病牛突然暫停進食,頭部伸直、使勁用力也無法吞下,之后牛就會不斷的搖頭,出現驚恐的神情。
將胃管直接插入到病牛的食道中,讓它將梗塞的物體強硬頂住,將外面的一段放在水中的灌腸器,往食道里不斷的注水;梗塞物在不斷的移動時,就可以將胃管進行適當的移動,使梗塞物進入到胃中,這種方法稱作打水法[4]。如果梗塞物在牛食道1/3位置處,就可以采口取法進行治療,口取法主要是在胃管的協助下,將濃度為5%普魯卡因注入到牛食道中,劑量為30mL,十五分鐘之后,再注入植物油,劑量為100mL,這樣可以使梗塞物由外直接到咽部,最后將其取出。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打氣法。打氣法與大水法比較相似。主要是將胃管插入到病牛的食道內,將梗塞物頂住,將外端與打氣筒連接起來,之后在對胃管進行固定,為了更好的擴張食道,需要另一個人在外面進行打氣,將食道內的梗塞物直接推到胃中。
綜上所述,牛的消化系統疾病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所以要從根本上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對病因和臨床表現癥狀進行分析,采用正確合理的方法進行治療。另外,相關飼養管理部門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積極做好預防管控機制,提高管理的效率;管理人員要多學習、多研究,搭配合理的日糧,嚴格控制牛飼料的次數和數量,確保牛吃飼料的安全性和營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