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輝 宋 鵬
(深圳市坪山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廣東深圳 518122)
豬藍耳病治療難度大,該病情與病毒感染和工作人員的管理不善直接聯系,如果無法及時控制豬藍耳病,將會對豬群的繁殖造成危害。豬藍耳病主要以侵害豬的繁殖系統與呼吸道為主,發病時仔豬死亡率很高,母豬難以繁殖,育肥豬無法正常呼吸,要求管理人員科學使用藥物,為豬群接種防病,通過綜合防病措施降低豬藍耳病的發生概率。
從豬藍耳病的各類臨床診治案例中分析,發現在不良應激條件下豬藍耳病的發病率較高。比如夏季高溫潮濕的氣候、豬舍中通風情況較差、晝夜溫差較大、豬舍衛生條件不好、蚊蟲叮咬下豬容易發病。此外,養殖場從外面購買豬,在引種之前沒有對該豬進行檢疫與隔離工作,導致該豬發病后傳感了其他豬。外來人員頻繁流動或給豬接種的疫苗保存不當也是豬藍耳病的產生原因之一。如果豬身體缺乏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養殖場沒有制定合理化免疫工作步驟,導致豬錯了最佳的免疫時機,最終免疫工作失敗,或者豬身體抗體保護能力不足。這些原因被歸結到管理措施,管理的不當是豬藍耳病的最大原因[1]。
當前豬藍耳病種類較多,美洲、歐洲與中國都存在藍耳病病毒。其中PRRSV在美洲內有VR-2332株,在中國HB-1sh株。豬藍耳病的致病性很高,我國的豬藍耳病屬于變異性疾病,病毒中有六種不同的結構蛋白,這些結構蛋白在不同時期會誘導豬體內產生不同抗體,抗體功能各不相同。豬藍耳病病毒沒有血凝活性,它可以在豬的傳代細胞與肺泡巨噬細胞中繁殖,最終引發細胞病變,給豬帶來生命危險。
如果養殖場中存在豬藍耳病病例,經過實驗室科學診斷與病原微生物培養,除了豬藍耳病的病毒以外,還會檢驗出豬瘟病毒、圓環病毒以及細小病毒等多種病毒。由此可見,豬藍耳病屬于混合病毒感染,在養殖場內如果豬藍耳病發病,這時豬缺乏對疾病的免疫力,如果管理者沒有做好衛生與飼養管理,或者疫苗注射時間不及時,將會導致免疫失敗。此外,同一個飼養環境的豬也會感染上豬瘟病、細小或氣喘病,這些病多為呼吸癥狀,在各類病原共同感染下發病。
豬藍耳病發病狀態比較明顯,首先是食欲減低,豬對于進食的積極度大大的降低。隨后豬體的溫度會開始變化,初期會經常出現豬的體溫上升的情況,嚴重的時候可達到40℃以上。在病癥后期豬頭部會出現一些浮腫的情況,整個豬頭看起來像變大了一圈,最后會出現豬身藍紫色,并且顏色面積持續擴大。由于豬藍耳病屬于病毒性疾病,當前缺乏相應的特效藥,建議使用黃芪多糖和免疫增效劑。這種藥物可以對豬的T淋巴與巨噬細胞產生積極作用,促進細胞介質產生,提高豬的抗病毒能力,幫助已受損的機體盡快恢復。針對豬藍耳病的具體藥物治療措施如下:對發病的豬肌肉注射黃芪多糖與免疫增效劑。如果機體受損嚴重,建議延長7天左右的治療時間,10d后就能有明顯的效果。為發病的豬注射黃芪多糖時,可以在飲料內加入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養殖人員可以在飲料中加入鹽酸四環素,在1000g飼料內加100g鹽酸四環素就能起到抑制病情的效果[2]。
雙免增效劑可以在病豬頸部注射,能夠對豬藍耳病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經調查得知,雙免增效劑可以對98%以上的豬起到預防作用,對95%以上的豬進行豬藍耳病的有效治療。注射時,每次用量不能超過20ml,一天一次即可,一周為一個療程。如果是育肥豬和仔豬,建議每天用量0.3ml,同樣一周一療程。
建議為肥豬和淘汰豬制備滅活疫苗。注射疫苗時,第一次計量不宜過多,建議30ml左右,最多不超過40ml,可以按照分點肌肉的方式注射滅活疫苗。第二次注射免疫疫苗時可以增加計量,每次注射50ml,最多不可超過70ml。兩次滅活疫苗免疫之后,應停止8h的喂養,只需要為病豬提供足夠的水即可。所有免疫過程需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如果已經感染藍耳病的豬,建議為其注射10ml的血清。兩周之后豬藍耳病就能緩解,病情可以控制,隨后應為病豬每天注射5ml左右的滅活疫苗。注射時可以一同注射黃芪多糖,這樣的治療效果更佳。
為豬藍耳病接種疫苗十分必要,可以接種滅活苗和活苗。其中滅活苗屬于濃縮型疫苗,建議對發病的公豬接種,應在公豬配種之前的10d注射滅活疫苗,每頭豬的注射量為3ml,采用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方式即可。如果是母豬,建議在母豬配種之前35天進行滅活疫苗的注射,注射量與公豬一樣,也采用皮下注射與肌肉注射兩種方式。五周之后,建議對豬加強免疫,隨后每過六個月對豬重新進行一次免疫,保障疫苗接種的效果,降低豬藍耳病的發病概率。
養豬行業中,豬藍耳病發病概率較高,如果養殖場內沒有采用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養殖場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對于豬的養殖繁育,建議養殖人員綜合了解豬藍耳病的發病原因,選擇科學的方法治理,同時做好藍耳病的預防工作,在避免豬藍耳病發生的同時,提升養殖工作給自己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