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海
(柳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柳城 545200)
豬蛔蟲病對生豬的生長速度產生很大的影響,直接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對豬蛔蟲的預防與控制對提高養豬經濟有著積極的意義。
本病因感染活性蟲卵的數量不同、飼養管理水平不同而有不同的癥狀表現,一般感染1周后逐漸出現典型臨床癥狀,癥見發病畜間歇性咳嗽,呼吸較為頻數,并可能出現發熱癥狀,在繼發(并發)感染控制有效且營養狀況良好的條件下,本病致死率不算高。病畜機體呈漸進式消瘦、脫水及貧血,被毛粗亂,可視粘膜黃染,重癥病例有時可見糞便中含有成蟲、由慧聰活體或卵囊,常伴濕熱下痢或不同程度腹瀉,低齡仔豬感染本病癥狀最為明顯且致死率最高,中大豬則具有一定抵抗率且較少死亡,但生長速度明顯減緩。
病灶部位較集中于肝、肺及小腸,肝表面可見灰白色或灰黃色網狀病灶(俗稱“乳斑肝”);少數病例可見蟲體侵損肺部組織,引起炎性水腫及出血;小腸內腔癥狀最明顯、損傷最嚴重,可見內容多量蟲體,腸黏膜嚴重水腫、潰瘍、糜爛、充血及出血,蟲體聚集數量過多時甚至可引起腸道阻塞及腸穿孔;偶見蟲體進入膽道引起阻塞性黃疸。
本病主要診斷依據包括:突然出現連續或間歇性咳嗽,可視黏膜黃染,采食量基本正?;蛏杂兴p,雖然正常進食但生長發育緩慢,機體漸進式消瘦及貧血,被毛粗亂,濕熱下痢、血痢或輕度至中度腹瀉,糞便檢查有時可見活性蟲體或卵囊。此外,還可采集發病畜糞便以飽和鹽水漂浮法進行檢查,若發現大量蟲卵即可確診之,低齡仔豬感染蛔蟲顯癥多以肺炎夾帶濕熱下痢為主,臨床上常用貝爾曼法分離肺組織中的幼蟲來加以判定。具體鑒定方法:①采集少許(1~2g)新鮮糞便作直接涂片鏡檢檢查蟲卵,若1h糞便中蟲卵數量大于1000個時,即可判定為本??;②將400g食鹽溶解于1L熱水中待冷卻備用,取10g糞便加入100ml飽和鹽水中搖勻為混懸液,再以60目銅篩過濾,將濾液注入容器中靜置沉淀30~40min,一般可見蟲卵浮于水面,也可蘸取少許混懸液置于高倍油鏡下觀察,只要發現典型的蛔蟲卵群體即可確診之。
散養戶、多批次投養生豬的規模豬場是重點防范對象,主要是抓好生物安全防范、體內凈化(驅蟲)和外環境滅源控制,具體預防控制措施:①自繁自養豬場、多批次投養豬場要嚴格遵循“全進全出”經營管理制度,養殖期末把所有豬全出處理后,要將豬場(舍)內糞污、墊料等清除干凈并作無害化處置,整場沖洗保潔之后消毒3次以上,最好休養3~6月以上,以確保多量活體幼蟲及蟲卵被滅活;外購商品仔豬進行養殖,要經四診檢查爭取早期劣汰感染蛔蟲病的陽性個體,原則上要禁止隨意進豬或將不同來源、品種及日齡的豬隨意并群飼養。②豬舍內小環境控制是關鍵,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設計及生豬調教管理,盡量使豬群與糞污(污染源)分離,同時要注意防止飲食源被污染是降低蛔蟲感染風險的關鍵所在,所以要做到妥善保管豬飼料,嚴防鼠類等其他動物或人為的污染到飼料源,豬用飲水要經檢測確定符合安全飲水標準。③春末、秋初是豬蛔蟲病高發時間節點,所以規模豬場每年春秋兩季至少要主動開展整群驅蟲1~2次;夏季久雨放晴是豬蛔蟲病發病高峰期,建議規模豬場堅持定期消毒(帶豬消毒),并徹底清除豬舍內糞污及墊料等污染物并作生物熱腐熟等無害化處置,重點是將養殖環境中的蟲體、蟲卵、節片活體有效抑殺,一般采用石灰澄清液或3%來蘇爾液噴施消毒效果較佳,對于豬舍墻壁、窗欄、運輸車輛及所用工具等,采用殺滅菊酯作噴施消毒滅源效果較好。④養殖過程,對于2~6月齡的高度易感豬群要定期開展蟲情監測,若發現零星蟲情立即啟動驅蟲程序,整群投喂左旋咪唑或抗蠕敏2~3劑(間隔7d),同時妥善處置發病舍內的糞污及墊料等污染物(無害化處置)。
當前豬場可供選擇的抗蛔蟲制劑包括丙硫咪唑、左旋咪唑、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筆者結合實踐認為對癥控制首選高純度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其對豬的多種體內外寄生蟲都表現高度敏感,相對較為廣譜高效,參考使用量為: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0.2~0.3mg/kg、丙硫咪唑20mg/kg、左旋咪唑10mg/kg,拌料內服,1劑/d,必要時間隔一周左右再重復用藥1次。實踐中,低齡仔豬感染蛔蟲有時會夾帶肺炎癥狀,在驅蟲的同時還需要控制呼吸道繼發感染,筆者建議配合使用乳酸環丙沙星口服液內服治療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