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建波
(如皋市如城街道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00)
胃腸炎是豬生長中經常出現的病癥,當豬感染該病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后,則可能因此對整個豬群造成傳染,對養殖戶的經濟收益產生嚴重的影響。對此,需要能夠對該病癥引起重視,積極做好病癥的診斷防治工作,保障生豬養殖安全。
該病癥具有較短的潛伏期,通常來說在15~24h后即能夠發病,最長的發病時間也在3d以內。仔豬在剛剛患病后,會表現出反復腹瀉以及嘔吐等癥狀,糞便呈乳白色。在病情進一步發展后,糞便將表現為綠色或者黃色,且具有明顯的腥臭味。當豬患有該病后,則將表現出嚴重的脫水情況,體重下降。同成年豬相比,仔豬具有更高的死亡率。
任何年齡段豬都有可能患有該病,患病豬、康復后的帶病豬是該病的傳染源。在患病豬的乳汁以及糞便中都具有病毒,也可能通過飛沫對空氣產生污染,在該過程中,如果健康豬通過空氣接觸病毒,則將因此受到感染。冬春寒冷季節是該疾病的多發時間,當病癥出現后,則以急性爆發的方式傳播,在幾天內即會傳遍豬群,使養殖戶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豬患病死亡后,會表現出嚴重的脫水情況,胃內充滿乳凝塊,胃底部黏膜出現充血等情況,腸內水樣糞便、腸壁厚度降低,根據組織學檢查,可以發現腸上皮變性,小腸絨毛存在萎縮變短情況[1]。
對于該病癥,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診斷:第一,臨床癥狀。在該病癥診斷中,首先可以從臨床癥狀入手進行診斷。豬群患該病之后,首先會表現出嘔吐癥狀,隨后才出現嚴重的腹瀉問題。若是仔豬患病,則將會出現一定量未經消化的乳凝塊,在癥狀合并加深后有可能因此死亡;第二,免疫熒光診斷。該方式也是對豬傳染性胃腸炎進行診斷經常應用的一種方式,具體操作中具有簡單的可行。在該方式應用中,要對病豬空腸、回場腸壁組織進行刮取,取樣制備涂片。也可以取病豬腸管片段對福爾馬林石膏固定包埋組織切片、冰凍切片進行制作,在熒光染色處理后,通過顯微鏡的應用進行觀察,如果熒光為陽性即表明患病。該方式在實際應用中耗時較短,2~3h即能夠完成檢驗;第三,RT-PCR法。在該病癥診斷中,該方式能夠直接應用在豬糞便檢測中,通過該方式的應用,即能夠對豬是否存在胃腸炎病毒進行檢查,且能夠將豬呼吸道冠狀病毒同流行性腹瀉病毒進行合理的區分,之后再應用酶切法以及測序法測定擴增產物,實現對多種病毒株類型的掌握[2]。
第一,飼養管理。在豬傳染性胃腸炎疾病預防中,飼養管理是重要環節,在豬場購入新豬之后,應對新購豬群進行一定的時間的隔離觀察,在經過觀察不具有流行病癥后再將其混群飼養。在飼養當中,做好環境的管理是一項重點內容,尤其在初春以及冬季,需要能夠做好保溫措施的應用,避免生豬因此患病。同時,也需要能夠對豬舍進行定期的消毒,使豬在生長當中具有好的生活環境,以此實現自身免疫力的提升。在消毒處理中,可以選擇使用3%的富美林以及1%的煤酚皂溶液進行消毒。此外,在實際飼養中,優化飼養方案也是一項重點工作,在保證飼養具有健康、營養特點的同時實現其抵抗力與免疫力的提升,更好的達到預防目標;第二,使用預防藥物。為了更好的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病癥,需要在預防中保證仔豬能夠使用母乳,這可以說是該病癥預防中的關鍵一步。同時,飼養人員也可以將合理的預防藥物添加在豬飼料中,在使其具有更高免疫力的情況下對病毒進行更好的抵御;第三,加強免疫工作。在該病癥預防中,做好免疫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目前,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苗是經常應用到的疫苗,在實際養殖中,可以在秋季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在接種14d后即能夠獲得較好的免疫能力。
在實際養殖當中,為了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病癥對養殖戶的損失進行降低,需要能夠做好以下治療措施的選擇與應用:第一,對癥治療。當發現豬場內發生豬傳染性胃腸炎之后,需要及時做好病豬的隔離工作,同時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滅菌以及消毒處理,同時應用生物藥劑進行治療,且可以同時按照口服同外用聯合方式進行處理,以此獲得好的治療效果。如患病豬病情較為嚴重,則可以為其肌肉注射頭孢以及穿心蓮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第二,預防脫水與感染。在豬發病后,將出現嚴重的腹瀉以及嘔吐情況。在一定時間后,則將出現嚴重的缺水情況。對此,在治療中可以及時對其進行葡萄糖補液,通過該方式對病豬的缺水癥狀進行改善,也可以對抗生素進行合理應用,實現對后續感染的預防。在患病豬治療時,該病癥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對此,對于體質較好且日齡較大的患病豬,則可以進行靜脈補液治療,藥物可以選擇喹諾酮類以及頭孢菌素等抗生素,且可以通過中藥治療法進行治療[3]。
在豬場生產中,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較為常見的病,且具有較高的的死亡率,如果沒有做好該病癥的及時防治,則將直接影響到豬場的養殖效益。在實際養殖活動進行中,既要加強預防,同時需要加強該病疫苗的接種工作,同時在發現病豬后及時進行隔離處理,聯系實際做好治療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