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寶
(卓資縣獸醫局,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3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牛肉以其豐富的營養以及鮮美的肉質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因此,市場需求量不斷提高,養牛行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育肥牛的養殖過程中,由于其生長速度快,增重能力強,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如果選擇的養殖技術不當,將會對育肥牛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養殖戶必須選擇適合育肥牛養殖的先進養殖技術,提高養殖效率,保證牛肉質量,以便獲得更高的養殖經濟效益。
為了有效的提高育肥牛養殖的經濟效益,需要選擇合適的育肥牛品種,這是由于不同的育肥牛品種在養殖管理以及疾病防治工作中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只有選擇合適的育肥牛品種,才能使養殖質量得到良好的保證。目前我國的育肥牛品種主要包括延邊黃牛雜交牛、黑白花奶公犢、夏洛萊雜交牛以及草原紅牛雜交牛等。這些品種的養殖時間不長,但具有較強的抗性,在養殖過程中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受到了更多養殖戶的歡迎。因此,選擇這些育肥牛品種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1]。
在育肥牛養殖工作中,飼料是為育肥牛提供營養物質的主要途徑,因此,科學的飼料配比是保證育肥牛身體健康的關鍵環節。在確定飼料配比時,必須保證其營養豐富,可以有效的促進育肥牛的健康生長,使育肥牛具有更好的肉質。一般情況下,育肥牛的飼料主要分為精飼料與粗飼料,其中粗飼料的粗纖維含量更高,可以在農村地區采集并加工,成本相對較低。而精飼料則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粗纖維含量較低,并且體積更小,更容易消化吸收。育肥牛的飼料需要按照其生長規律進行科學的配比,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精3粗7或精4粗6的配比,并在飼料中適當的加入各種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加入的比例約占精飼料量的1~2%。
想要為育肥牛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必須對圈舍內的環境進行嚴格的控制,圈舍內的溫度應控制在15~22℃之間,如果溫度超出這一范圍,就會對育肥牛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圈舍內溫度低于15℃,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溫及取暖措施,適當增加養殖密度,使溫度逐漸回升。如果圈舍內溫度高于22℃,則需要及時采取通風措施,適當的降低養殖密度,并采取噴水等降溫措施,使溫度恢復正常[2]。
在育肥牛的飼養管理工作中,養殖工作人員必須掌握正確的飼養方法,對育肥牛進行定時定量的飼喂,在保證育肥牛健康生長的同時控制養殖成本。在確定飼料使用量時,需要參考育肥牛的年齡、體重以及健康狀態等方面的因素,同時需要對育肥目的以及氣候條件等進行分析,保證育肥??梢詳z入適量的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還要保證育肥牛的飲水健康,禁止使用受到污染的飲水,避免因此引發疾病,影響育肥牛的身體健康。一般情況下,正常育肥牛每天需要引用15~20kg的清水。與此同時,還要根據育肥牛的品種、年齡以及育肥方式選擇科學的喂養方式,在具體的喂養過程中,可以采用圈養的方式實現對雜交牛的短期育肥,根據育肥牛的健康狀態以及體重大小確定飼料量,并及時制止牛群中出現的斗毆等情況。還要對育肥牛的進食、飲水以及運動進行科學的管理,根據育肥牛的體質情況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保證其具有良好的肉質[3]。此外,還要保證育肥方法的科學性。為了保證育肥牛的質量,需要采用科學的育肥方法,首先要對犢牛進行分組育肥,并將育肥效果較差的犢牛淘汰,再對牛群進行集中育肥。在育肥過程中,需要根據價格與需求等相關因素確定合適的育肥方法。一般情況下,在規模較大的養殖場中,可以采用單一育肥或分類育肥的方法。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育肥牛的養殖規模也不斷增大,因此,為了保證育肥牛的健康,必須對其進行科學的育肥管理,嚴格控制育肥期,將其控制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并根據市場需求確定育肥時間。
疾病是影響育肥牛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保證育肥牛的健康生長,必須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做好日常防疫工作,降低育肥牛感染疾病的概率。在具體的防疫工作中,需要定期檢查育肥牛的健康情況,詳細記錄其進食情況與運動情況,一旦發現病情,需要及時采取隔離措施,確診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使其盡快恢復健康。與此同時,還要嚴格執行育肥牛的免疫程序,選擇合適的時間為育肥牛接種相應的疫苗,并做好定期消毒工作,為育肥牛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此外,還要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預防類藥物,提高育肥牛對疾病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概率,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在育肥牛的養殖過程中,為了有效的提高養殖效率,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必須采取科學的養殖技術,做好品種的選擇、飼料的配比、飼養管理以及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保證育肥牛具有良好的肉質以及較高的產量,滿足市場需求,促進養牛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