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一般妊娠母豬按預產期時間提前3~4d轉入產房待產,適應環境,減少應激。且還要計劃好豬群的周轉和空棚的時間,空棚時間至少要一個星期,這樣可以大幅度降低細菌疾病的傳播。母豬上床時一定要注意不可以粗暴的對待母豬,由于我們這里妊娠舍離產房還有一段路程,有時母豬腳趾太長走路不便,有時又地面沾了糞便濕滑,所以飼養員有急躁趕豬,踢打母豬是不對的,這樣會導致母豬流產或者死胎的可能性。消毒:消毒時必須在妊娠舍進行,豬體消毒:用水槍對母豬肢體進行清洗消毒(注意調試好水壓)。消毒液配制:按照 1:200 即 0.5%的比例稀釋復合碘溶液;清水沖洗全身;使用 25℃左右的溫水進行清洗消毒;毛刷刷洗背部、蹄部以及兩側毛發;用干凈毛巾和清水,清洗乳房、臀部和外陰;用消毒液清洗全身,特別消毒清洗乳房、臀部和外陰;再用清水沖洗全身。
(1)飼喂方法
濕拌料飼喂:喂飼前,將當日的飼料量,按干料和水的比例 1:1,充分混合均勻。產前4d,維持妊娠后期的飼喂量3.0~3.5kg,膘情正常的飼喂量為3.2kg;分娩當天,根據食欲飼喂1.0~2.0kg,正在分娩的不喂;根據上產床的膘情后,確定分娩后第一天起的飼喂量。產后每天增加0.5kg的飼喂量,直到飼喂量每天每頭7kg,之后每兩天增加0.5kg直到采食量達 9kg 以上。膘情正常的母豬,24 d哺乳期飼喂量達 180kg。
(2)飼喂量微調方法
兩頓之間發現個別母豬有過多剩余飼料,及時將余料分撥給料槽中沒有余料的母豬;飼喂時,對料槽中沒有任何余料的母豬,下頓飼喂量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0.5kg;如發現個別母豬連續兩頓由過多的余料,應測定該母豬直腸溫度是否超過40℃(分娩后 2~3 d超過 40℃,存在感染),或檢查母豬是否有其他異常。對于一頓不吃的母豬,要及時測量體溫,超過39.5℃的要給予治療,可以用氨基比林加地塞米松各一只,普魯卡因青霉素兩只兌好肌肉注射。不發燒的可以肌肉注射維生素b和c各一只要分開注射。
(3)飲水量
飲水器水流速度不小于 2L/min。產前產后3d料槽加水并喂水,之后水資源充足自由飲水。
母豬在產后按照以上的飼喂程序飼喂,保持產房內的溫度在22至25度,空氣干燥,注意通風和換氣,保證充足的飲水,冬季防賊風,夏季防高溫,溫和的對待母豬,及時清楚產床上的糞便,保持干凈衛生,消毒每天至少一次,喂料時間固定,防止母豬躁動,給其舒適安靜的環境,不打擾其休息。產仔結束后,要肌肉注射抗生素防止豬的產后疾病的發生。產后的1~2h后可以喂一些麩皮鹽水。
(1)接生后
仔豬出生后接產完畢,要注意保溫,冬季及早春,要格外注意新生仔豬的保溫工作,擦拭干透身上的血水,放保溫箱。
斷臍,在用結扎線系住后,再用碘酒消毒一下,防止感染。
防止仔豬被母豬給壓死,剛出生的仔豬好探索,好奇一切事物,到處找母乳,因為有的母豬受驚嚇會翻身起來,所以要保持圈舍的安靜和舒適,及時調試產床架子,防止仔豬被壓死,前五天要留人看守。
(2)喂初乳
初乳是指產后2~3d內所分泌的乳汁的統稱。其含有大量的糖、脂肪、蛋白質,同時免疫球蛋白含量豐富,當這些免疫球蛋白被仔豬吸收,可增強仔豬的免疫力,促進生長發育。所以要保證仔豬出生后盡快吃到初乳,可以大大提高免疫力,可以給仔豬固定奶頭,強弱固定,仔豬過多的也可以喂人工乳粉。
(3)仔豬補鐵
由于母豬的乳汁缺少鐵質,因此新生仔豬要在出生后兩天之內肌肉注射普血素2ml補鐵,補鐵時保證補鐵部位正確,注射后不能有大量鐵劑外流,如有需補一針,防止仔豬出現貧血。
(4)剪牙.斷尾
為了防止仔豬的咬癖和吃奶時損傷母豬的乳頭,在仔豬出生后2d內要進行剪牙和斷尾,方法是剪牙鉗用5%的碘酊消毒,剪掉2/3,注意但不要剪傷齒根,斷口要平整;斷尾時,尾根留下2cm(1/3~1/2)處剪斷,用5%碘酊消毒,流血嚴重需止血。
(1)寄養的母豬哺乳日齡盡可能一樣
(2)哺乳 23天的母豬最好不要寄養仔豬,因寄養不了幾天又要更換母豬。
(3)選寄養母豬時應該考慮有效乳頭數。
(4)寄養母豬寄養后要比原來母豬帶仔少一頭。因為有些仔豬會占有 2個乳頭。
(5)應該時時刻刻對產房母豬泌乳能力評估,對泌乳能力不好的堅決斷奶再 次進行寄養仔豬。
(6)仔豬出現拉稀時,母豬奶水差的應該更換母豬。
(1)斷奶時間為21~26d斷奶。
(2)斷奶方法為先趕走母豬,再趕走仔豬,并且和妊娠舍還有保育舍做好交接工作。
(3)斷奶必須采取同一批豬,全進全出制,減少疾病和相互的感染且方便管理。
(4)注意事項,一定要輕抓輕放,驅趕小豬時不可以打它,以免產生應激情況。
本文通過自己在實習期間的所見所學所思所想整合而成,分別從產房的飼養與管理,仔豬的護理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歸納和總結,特別是產房里母豬的飼喂和仔豬的護理做了詳細的表述。規范的操作,科學的飼養是提高產房的效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