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芳
(新疆伊犁州霍城縣農業農村局,新疆伊犁 835200)
肉羊養殖歷來被看作是養殖業中比較火的項目,不少農牧民朋友看到肉羊養殖的商機紛紛投身其中。但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肉羊養殖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不注意及時解決的話,會嚴重影響肉羊養殖的產業化發展,降低肉羊養殖的經濟效益。
地方肉羊養殖,尤其偏遠山區,多數品種退化,存在:長勢慢、肉質差等等問題,加上良種選育意識差,導致這樣的問題愈發突出。具備高產的良種,體型要大,出肉率要高,出欄要快,飼養周期短,最好適合舍飼養殖。
引入小尾寒羊作為母本,充分發揮它的多胎性能,引入國外優良種公羊薩福克、特克薩爾、無角陶賽特等品種開展二元和三元雜交,發展肉羊生產。選用上述3個品種之一的優秀種公羊與小尾寒羊母羊雜交,雜種一代作商品羊全部育肥,三元雜交即二元雜交所產生的公羊全部育肥,所產的母羊全部留種與另一國外優良終端父本雜交,所產的后代全部育肥出欄[1]。此外,二元雜交所產的羊叫做雜交羊,雜交羊具有雜種優勢,是商品羊生產的重要手段。這種種羊是雜合體,遺傳性能極不穩定,用它改良羊只常常導致后代生產性能下降。因此,雜種一代公羊不能當種,應全部作為商品羊育肥出售[2]。
肉羊生長各器官中,尾巴起到能量儲備的作用,期間必然損耗大量的營養物質。為此,做好斷尾工作,對節省飼喂成本,便于組織后期繁育工作很有必要。可在羊羔出生后,用橡皮筋扎尾,使其壞死脫落起到斷尾的目的。
縮短育肥周期,提高肉羊出欄率,是獲得高飼料報酬率的關鍵。期間,利用好羔羊發育快的特點,在養殖管理方面做出調整:
(1)及早斷奶。一般,羔羊7~8周齡,基本具備反芻能力。為此,及早斷奶,安排在8~10周齡為合適,斷奶體重20kg即可。
(2)及早補飼。產后1周,開始補飼。飼用飼料,以優質干草和精料為主。后期,每2周補充精料50~60g,直到羔羊斷奶,至少用精料200g,以起到誘食的目的。
(3)調整羊群結構。羊群結構合理,是確保育肥整齊度、提升整體質量的關鍵。合理的羊群結構,母羊占70%,公羊占30%。其中,母羊比例構成,成年母羊50%,育成羊15%,母羔羊20%,淘汰羊15%。羊羔的占有比例,在40%最佳。斷奶后的羔羊,嚴格稱重,根據體重、性別、強弱等分組。
提高肉羊出欄質量,根據市場出售價格,建議秋季收購體質健碩的羔羊育肥,一般來年春夏即可出欄,這樣能最大發揮個體優勢,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優質的育肥羔羊,最好在1周齡內,4~8月齡最佳。待到6月份,體重50~60kg。
節省喂羊成本,利用好農作物秸稈,通過飼料氨化或青貯處理,能大大提升飼料的適口性,有利于提升飼料利用率。優化喂料結構,根據粗精料比例合理搭配,粗料以青貯玉米秸稈為主,精料以生濕料為主,每天喂2~3次。同時,補充清潔飲水,以滿足其喂料需要。
注意圈舍封閉管理,禁止外人隨意進出,避免有動物侵擾的情況。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溫,做好各種病的預控管理。根據養殖需要,推廣暖棚飼喂,會有不錯的效果。
病蟲害的高發,對肉羊養殖造成的危害較大。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對健康養羊意義顯著。為此應注意:
(1)疫病監測。病害的控制,能降低發病率,增強育肥效益,實現高收益的目的。對疾病的控制,做到定點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問題,避免病情的擴散和蔓延。嚴格接種防疫,掌握本地流行病發生情況,做好預防接種工作。這些年,腸道寄生蟲病的發生,給肉羊養殖造成的威脅較大。為此,對該病要勤觀察,及時處理,有效預防,以降低此病造成的損失。
(2)嚴格消毒。定期組織消毒,是遏制致病菌滋生繁殖的關鍵。消毒工作的開展,務必要常態化,對場內所有的設施、用具等等,都要嚴格規范消毒。做好引種管理,禁止自非疫病區購羊,確保引進種源的健康。
(3)健全生物安全措施。就肉羊而言,環境對育成影響最大。為此,環境管理控制上,應注意:其一,光照充足,確保足夠強度的光照照射圈舍。但是,在夏季,盡量避開直射,避免熱射應激。強光照期間,建議搭建遮陽物,做好防暑降溫。冬季注意保暖,嘗試用暖棚育肥,為不錯的選擇。注意場地內清潔衛生,定期清潔糞污,注意場內環境衛生,避免有致病菌的滋生繁殖,以營造適應的養殖環境。
(4)規范接種防疫。對育肥的羊只要在育肥前注射疫苗,根據當地的疫病發生情況,加強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羊痘、羔羊痢疾、羊大腸桿菌病、羊鏈球菌病、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羊炭疽、羊布氏桿菌病、小反芻獸醫病等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以增強羊群抗病體質,降低此類病害的感染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