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江
(重慶市酉陽縣黑水鎮鎮政府,重慶 409800)
養殖行業的規模化發展帶動了農村就業率的提升,同時也提升了專業化和科學化。養豬作為一種比較普遍的養殖業,在養殖的管理以及豬場的發展中,還是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引進更加先進和科學的技術,推動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我國許多規模化豬場在管理上的效果并不盡人意,比如人才的缺乏以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等,都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改善。
規模化的養豬場在管理上一般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由于其養殖的特殊性,特別是在流感易發期,工作人員一般都需要長時間的待在豬場。而且許多豬場都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在薪資待遇上也是處于偏低的水平。雖然很多豬場按照國家的標準為員工購買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基本福利,但是固定的死工資是造成工作人員缺乏積極性和熱情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固定化的工作管理以及封閉管理,導致許多工作人員缺乏日常的休閑和娛樂,比如當下豬瘟頻發,很多豬場對工人的假期實行的是場內休假,而工薪制度卻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容易造成職工身心的疲憊,對工作出現厭倦的情況。所以這也導致豬場無法留住一些技術和管理人才,薪資和工作性質都不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職工也會跳槽轉行[1]。
規模化的豬場中養殖人員的數量較多,而且所承擔的都是一些比較勞累的農活,比如扛飼料、打掃豬欄、打疫苗等,所以這些工作人員大多是農村的中老年人民,在文化程度和職業素養上普遍較低,而且許多豬場也沒有進行比較深入的培訓和長期的教育工作。再者一些管理人員一般也是農村中稍微有文化的人員,很多大城市的高素質的人才也不愿意到鄉村來任職,這也導致在管理工作上,管理人員的理念和方式往往比較落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就養殖人員來說,對豬的養殖經驗要比較豐富,對于一般的問題也能及時的發現,但是當前環境的變化等因素導致許多豬瘟新病毒頻繁出現,由于缺乏專業的知識和素養,也難以及時的發現新問題,無法相領導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幫助。而且就當下一些豬場養殖現狀來看,一個養殖員需要一次性照顧幾十頭豬,所以也難以達到細致入微的照看,一旦有些許疏忽,可能就會帶來一定的損失。
根據豬場的實際需求以及發展方向,針對養殖人員、管理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規則制度,將工作落實到各部門、各組織、各小組以及個人上,實行責權利的管理機制,提高職工的責任意識,從而提高工作完成的效率和效果。同時,要積極的采集豬場職工的想法和意見,根據他們的需求來制定合理的規則和條例。同時,針對一些突發事件也要提前制定大致的應對策略,一旦發生不良事件,要積極的了解相關情況,根據實際狀況來完善具體的解決措施,保證豬場的利益,減少損失。聯合當地農戶,鄉鎮實現產業品牌的推廣,與大型酒店、餐館、農場等簽訂供銷合同,當地的豬場可以實行抱團發展,促進豬場經濟發展。同時,鎖定目標,尋求資源,合作共贏,比如建立合作社、俱樂部、協會等,實現聯合(融資、合資、戰略合作、租賃)與資源共享(信息、服務、技術、管理)等。
首先,要對豬場的養殖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教育,加強對其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提升,堅持長期的培養和知識的灌輸,幫助員工積累豐富的專業知識,從而能夠自行的對豬的養殖情況進行準確的反應,并可以提出比較有效的建議。比如可以定期組織不同豬場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活動,通過相互的影響和良性的競爭來促進本廠的發展;還可以組織職工以期觀看有關養殖知識的短片和視頻,聘請專家來親臨指導,與職工進行溝通,營造更加積極的學習氛圍。其次,管理人員要提升自己的管理經驗,了解本廠職工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進行管理,積極學習先進的理念和辦法,提高豬場內部的管理水平。另外,要積極的引進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可以與當地的獸醫站以及農林大學相關專業做好大學生對口實習工作。為本專業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實習崗位,并設置更加有吸引力的福利薪資,為人才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從而為企業引進更多的專業力量,促進企業更加長遠的發展。
社會經濟的發展之下,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是許多在農村地區的正常給職工的薪資待遇難以滿足人民的需求,無法吸引更多的人才來任職。而且薪資結構過于死板,沒有調整的余地,職工干多干少都是一樣的水平,使得許多員工也不愿意多為企業貢獻。所以,要對薪資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根據豬場的運行情況,將職工的薪資與豬場的盈利掛鉤,讓職工認識到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緊密相連,從而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
豬場的規模化運營管理無論是在管理機制還是職工技能的要求上,都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革。管理人員也要重視對人才的引進,提高對員工的薪資待遇的吸引力,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促進豬場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