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嘉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高灘鄉畜牧獸醫站,四川樂山 613100)
2018年6月,我鄉一養殖戶反映其飼養的生豬存在食欲不振問題,并發現豬的皮膚上存在水泡和結痂問題,已經影響了豬的生長速度。通過表述分析預測出現豬疥螨病,經過現場診斷,采用直接鏡檢法,確定推斷正確,經過使用敵百蟲、阿維菌素等藥物治療治愈。通過這一案例,發現養殖戶對于疥螨病的表現癥狀和治療方法不明確,本文針對這一病癥進行了詳細研究。
豬疥螨病的表現情況主要包括三個,一是巨癢,豬會使用前肢搔癢,同時會用身體和墻壁摩擦,導致身體上出現破損,容易出現疥螨轉移問題[1]。二是皮膚本身表征,包括出現小結節、水泡、結痂、膿瘡等。三是豬體消瘦,原因是影響采食。直接觀察法是使用手電筒觀察豬耳內側,研究耳朵上是否存在結痂問題,存在時取樣,取樣面積保持到1-2cm2,將其放置在白紙上,放置幾分鐘后移走痂皮,觀察白紙上是否含有疥螨。
病豬皮膚上疥螨密度最大的區域是健康皮膚和患病區域皮膚的交界處,直接鏡檢法的取樣區域在這一地點,去除毛發后,該區域滴加含有50%甘油的生理鹽水,或者直接滴加石蠟,使用已經經過消毒的刀片刮曲皮屑取樣,皮屑的刮取終點是皮膚輕微出血。刮取的皮屑要按照低倍顯微鏡的操作方法稀釋,并將其均勻涂抹到載玻片上,之后繼續滴加和取樣相同的石蠟或者含有甘油的生理鹽水,之后可以直接采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分析取樣的皮屑上是否含有疥螨。
沉淀相對來說更為復雜,通常是在直接觀察法和直接鏡檢法未能發現疥螨時采用,操作方法是健康皮膚和患病皮膚的交界處獲取檢查樣本,這一樣本的作用形式為研究該區域的實際作用方法,要把取得的樣本放置到試管中,之后加入5~10%的氫氧化鈉或者氫氧化鉀溶液,攪拌均勻后把試管混合后的溶液煮沸,或者直接長時間浸泡,浸泡法的時間是2h。離心處理之后取樣溶液中的沉淀物質,采用顯微鏡檢查沉渣中是否含有疥螨。
(1)生存環境改善
疥螨對于生長環境的要求是,避免陽光照射,同時環境的潮濕度保持較高水平,故而要落實預防性治療工作,采用的最核心方法是做好環境的優化和維護工作。其中要保證生豬生長環境的干燥性,要求對于生長區域中的棉絮、稻草等保溫設施按周替換,以防止疥螨積聚。同時要定期做好陽光的照射工作,對于溫室大棚類型的豬欄,可保持日間的陽光長時間照射,對于非溫室大棚類型的豬欄,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安裝紅外線和紫外線燈具,日常管理中通過控制照射時間達到消滅疥螨效果。
(2)生豬抵抗力提高
要提高生豬的抵抗力,要求采用全價飼料投喂,冬季時要保持室內溫度的穩定,同時定期替換豬舍內的墊草,防止生豬受寒。對于新入欄的生豬,除養豬場本身繁育的下一代,場外購進生豬甚至同一養豬場內不同區域的生豬入欄前,都要落實隔離觀察工作,無疥螨病表征后方可投放到養殖區域。另外對于生豬的飼養過程來說,需要落實的養殖任務是分析當前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工作形式是根據當前的工作形式和四季氣候變化情況,研究如何能夠提高健康水平。
已經確診生豬的治療過程要防止傳染健康的生豬,要在患病生豬在隔離后投入治療過程。治療方法中首先是對患處的預處理工作,工作方法是以皮表患處為中心,周邊3~4cm為直徑,剪除這一區域內的毛發,之后采用溫肥皂水洗掉痂皮和存在的污物,擦干后應用1~2%濃度的敵百蟲溶液噴灑患處,噴灑時間間隔保持在10~14d,需要注意,妊娠期母豬和交配期生豬不可使用這一水溶液。
其次是環境殺蟲和生豬本身的進一步除蟲。環境殺蟲方法是噴灑法,采用的藥品是針對疥螨的普適性殺蟲劑,按照藥品的說明配置水溶液均勻噴灑即可,間隔為一周至10d,用藥次數保持在2次到3次即可。生豬的自身驅蟲,采用的藥品是除癩靈,每支藥劑的加水總量是3~5kg,施藥方式為直接在體表噴灑或者浸浴。最后是抗生素治療,采用阿維菌素或者伊維菌素,藥劑的濃度是0.3mg/kg注射或者0.3~0.5mg/kg攪拌入飼料,治療周期為一周到10d。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了確診后的治療工作之后,還需要通過治療效果的分析和探究,分析實際取得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要在該過程中實施后續跟蹤治療制度,將預防性治療措施和確診后治療體系全面銜接。從作用效果上來看,實際的治療工作要規范性的綜合質量制度,集疥螨病的防范、診斷、治療和治療效果跟蹤于一體,放置這一病害對養殖戶造成經濟財產損失。例如本文研究的案例中,在已經出現的疥螨病經過了處理、檢測和分析之后,后續采用的方法除了按照上文的質量方案完成診療任務,同時向該養殖戶說明疥螨病的預防方法,同時幫助其檢查在飼養過程中是否存在工作缺陷,發現豬舍內的夏季溫度偏高,則在后續的養殖過程中,要適當做好環境分析和管理工作。
綜上所述,生豬疥螨病的病原體是疥螨蟲,患病生豬表征是體表瘙癢、表皮龜裂等問題,可采用的診療方法包括直接觀察法、直接鏡檢法、沉淀法和漂浮法。在確定之后,采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預防性治療、確診后治療和被污染設施處理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