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凱
蘭州的李浩夫婦,辛辛苦苦送兒子出國留學,滿心憧憬兒子歸來。可兒子回國后,只甘于當一名平庸的打工仔。200萬元砸出來的兒子,就這個樣子?李浩不認命,慫恿兒子當老板,不僅花光所有積蓄,還把自己和父母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最后,兒子成功了嗎?
“老爸,算了,我還是聽你的去創業吧!”2013年春節后,當兒子李仁杰說出這句話時,52歲的李浩長舒一口氣。連日來的陰霾一掃而光。
李浩1962年出生在甘肅天水農村,年少時因家貧輟學。早年,他和妻子袁梅是蘭州一家國企的職工,1987年生下兒子李仁杰。單位破產改制后,他靠做電器代理生意,日子漸漸富足。
自己沒念過大學,李浩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李仁杰讀大二時,也想追風去留學。李浩于是把他送到英國伯恩茅斯大學,攻讀工業設計專業。2012年7月,25歲的李仁杰拿到文憑后,返回蘭州。
李浩本以為,兒子回國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可李仁杰似乎并無打算,每天待在家里,漫不經心地上網找工作。李浩有些失望,勸兒子去北上廣闖闖。李浩很不屑:“北上廣幸福指數太低,蘭州挺好的!”
妻子袁梅倒挺高興,覺得兒子在身邊挺好。李浩又提出,讓兒子去幫他打理生意。李仁杰撇撇嘴,說他對電器行業沒興趣,更不想沾父親的光。李浩想想也對,寄希望于兒子憑本事在蘭州闖出一番天地。
全家人都覺得,李仁杰頂著留學光環,在蘭州應該很搶手。沒想到,他所學專業好的對口工作寥寥。高不成低不就,加上缺乏經驗,工作并不好找。袁梅勸他,先就業再擇業。于是,李仁杰去一家培訓中心當了老師,底薪3000多元,教學外還要招生。
兒子留學前后花了200多萬元,回國只做了個平庸的打工者,李浩很失落。他想,不如鼓勵兒子去創業當老板,他臉上也有光。為此,他多次找兒子談話。可李仁杰拒絕得很干脆:“我才不想像你一樣做生意,整天不著家,我要有自己的閑余時間!”袁梅也站在兒子這邊。李浩很無奈。那段時間,每當朋友問起他兒子回國后在哪里高就時,李浩總是支支吾吾地帶過。
事實上,李仁杰不想創業,還因為他剛交了女友丁佳琪。丁佳琪比他小2歲,是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李仁杰正處于熱戀中,只想天天跟女友膩歪在一起,哪有心思干別的?
可即便是培訓老師的工作,也不好干。或許是在國外待久了,李仁杰不太習慣國內的職場,與同事相處也不算融洽,而且他放不下身價去拉學員,導致底薪之外的提成很少。他越干越沒有勁頭。見狀,李浩又多次勸他,他仍猶豫不決。
2013年春節后,李仁杰參加了高中同學聚會,發現大家在國內職場深耕多年,都混得風生水起。只有自己頂著出國留學的光環,卻極為普通。回到家,李仁杰向父親提出要創業,李浩非常高興。很快,李仁杰從公司辭職,打算在淘寶開店,銷售體育用品。李浩覺得,以兒子的學識,開網店有些大材小用,但想到投資不大,就當給他熱身,便同意了。
5月,網店開張。李浩先后投了10多萬元進去,不僅找關系幫兒子找貨源,還發動親朋好友去捧場。起初,網店生意紅火了一陣。可時間一長,流量越來越少。李仁杰的店如滄海一粟,在眾多網店中沉沒下去。
李浩一邊給兒子打氣,一邊積極想辦法,到處拜托朋友介紹,引薦淘寶高手給他認識。一次,一個皇冠賣家明確表示,他的經驗都告訴了李仁杰,剩下的就是苦守和苦熬。然而,李仁杰店里的生意依然不好。
進入下半年,生意更是一落千丈。來比價的多,成交的少,李仁杰煩不勝煩。女友丁佳琪更無數次抱怨,怪他賺不了錢,卻比總統還忙。2014年初,李仁杰索性關了網店。
李仁杰創業受挫,天天茶飯不思。袁梅建議兒子去上班,并私下對丈夫說,兒子不是經商的料。李浩堅決反對:“慈母多敗兒!堂堂留學生,豈能無事業?”轉過頭來,李浩鼓勵兒子,說自己也干過好幾行,最后才在電器行業挖到金子,讓他別著急,年輕不怕失敗。李仁杰表示,自己并不適合創業。李浩卻說,經驗都是在失敗中積累而來的。見父親說得篤定,李仁杰也心有不甘,決定再試一次。
2014年4月,李仁杰發現餐飲店生意不錯。他想利用自己的優勢,開個主打英國美食的小型西餐廳。
餐飲業雖賺錢,可李浩知道并不好做。他讓兒子先去考察市場。李仁杰答應了,跑了兩個月,敲定了門面和大廚,并做了一沓像模像樣的可行性報告。李浩被兒子的付出和決心打動,投了50萬元進去。
可理論歸理論,實踐起來卻大相徑庭。李仁杰先是和裝修工頭斗智斗勇,店招設計、食材采購等,也讓他焦頭爛額。開業前,服務員又臨時撂挑子,還是李浩請人來救的場。
最毀滅性的打擊是,餐廳開業促銷后,習慣牛肉拉面的食客對英國餐食并不買賬。李浩建議兒子把口味本土化,但李仁杰堅持保留原汁原味。餐廳迅速冷清下來。這次創業持續了近1年,再次以歇業告終。李仁杰不愿再折騰,提出要去找工作。他深深覺得,當老板還不如給人打工來得輕松。
此時,李浩的電器生意受到網絡沖擊,他和妻子及時止損,把實體店轉了出去。正由于自己事業不順,他更希望兒子有出息。聽說兒子要找工作,他一方面打擊,說“看別人臉色的日子不好過”,另一方面鼓勵:“馬云成功吧,他當年失敗了多少次?你這才吃了多少苦,咱花幾十萬元積累經驗,放棄太可惜了!”在父親反復洗腦下,李仁杰漸漸也覺得自己是支潛力股,只是蓄勢待發。
2015年7月的一天,李仁杰興奮地告訴李浩,他要與人合伙開劇場。李浩問道:“劇院可不是小生意,你能做起來嗎?” “老爸,你放心吧,我這次有十足的把握,咱們的劇場一定火!”李仁杰拍著胸脯道。
李仁杰并未說笑。他這次找了一個名叫張誦的合伙人,對其十分信任。35歲的張誦是西安人,父母從商,是個海歸的工商管理碩士。當年,兩人在英國時就認識,并一直保持聯系。1個月前,張誦來蘭州辦事,約李仁杰吃飯。席間,李仁杰談起創業找項目一事。張誦興奮道,他此前來過蘭州幾次,發現當地劇場資源很不均衡。考察了許久,他想在蘭州投資建個中型劇場。目前項目已啟動,他籌到了大半資金,還有200多萬元缺口。“不如咱合伙吧!”張誦盛情邀請李仁杰。
李仁杰眼前一亮。之后,他去在建的項目現場考察了一番,非常滿意,當即回來跟父親商量。
看著兒子邊興奮比劃邊口若懸河的樣子,李浩也差點被打動了。可當他聽到項目的資金缺口數額時,心里一沉,便推說風險太大,建議兒子先放一放。
李仁杰正說在興頭上,這樣一盆冷水潑下來,他自然無法接受,稱這是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如果錯過,他這輩子再也不創業了。
難得見兒子如此有激情,李浩既高興又為難。李仁杰帶他去見張誦,他也實地考察了一下。畢竟隔行如隔山,他原本是做電器批發的,哪懂文化領域的生意。不過,他覺得張誦看著不錯,加上兒子打邊鼓,表達眾志成城的決心,妻子也一再幫兒子說話,他咬牙答應了。不久,李浩將自己和他父母的房子都拿去做了抵押貸款,加上手上的積蓄,湊足250萬元交給兒子。
2016年3月,劇場開業。首場演出,就迎來開門紅。親朋好友紛紛前來道賀,感嘆留過學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那天,李浩的腰桿都挺得格外直一些。
起初半年,劇場生意確實不錯,可后來,附近商業區引進了一家全國連鎖的大劇場,瞬間吸引走了客流。他們打了一陣子價格戰,畢竟資金實力遠遜于對方,很快敗下陣來。
2017年2月,劇場幾乎入不敷出。5月,由于資金鏈徹底斷裂,張誦無奈轉讓了劇場之后,仍負債累累。他義氣地擔負起債務,但李仁杰家的投資也打了水漂。
劇場關門后,由于還不上貸款,李浩抵押的房子被銀行拍賣,他和妻子只能租房生活,七旬老父母也搬進了養老院。此后大半年里,李浩夫妻搬了3次家。想到自己辛苦一生,晚年卻落得流離失所,李浩悲從中來。妻子埋怨,親友議論,讓他越來越后悔:或許從一開始,他就不該逼兒子去創業!
李浩逐漸轉變了思想,勸兒子去找份工作。可此時,李仁杰的想法卻變了。多年的創業經歷,讓他已放不下身價去打工。失敗的打擊,讓他抱怨的是運氣,卻不是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他一心想尋找項目咸魚翻身。
2018年2月,李仁杰說找到一個好項目——快遞物流,讓父親借錢幫他東山再起。李浩勸他別折騰,說自己也沒錢了。李仁杰讓他去借,李浩說:“你確實不是做生意的料,放棄吧!”李仁杰火了:“我本來只想有份工作,過簡單的生活,你非要我創業,現在我沒法回頭了!別人笑我是扶不起的阿斗,我必須成功!”
4月,李仁杰再次找到李浩,說他已經耽誤了自己一個項目,這次做新品牌的化妝品代理,一定要他支持。李浩堅持說沒錢,有錢也不會給他浪費。李仁杰氣沖沖地要跳樓,李浩驚出一身冷汗,當即軟下來:“我答應你,什么都答應……”
李家親戚獲知此事,實在不忍心,湊了一點錢,給了李仁杰。
果然,李仁杰的新項目很快敗完了這筆錢。見他整日無所事事,女友要與他分手。再三挽留無果后,李仁杰更把所有的不順,歸結到父親身上。
5月12日,李仁杰又來找李浩要錢,把家里鬧得滿屋狼藉后,惡狠狠地丟下一句:“好啊,你不給,我現在就死給你看!”之后,他轉身離開。
袁梅不在家。李浩想著兒子可能又要去上演跳樓鬧劇,頭痛不已。他翻開家里的相冊,看著李仁杰從小到大的照片,備感痛心。李浩想,與其兒子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要死要活,還不如自己先死了,一了百了。他麻木地爬上了陽臺,跳了下去……
所幸,李浩跳下時,被與二樓齊高的大樹樹枝擋了一下,經醫院及時搶救保住了性命。但由于腰椎嚴重受傷,余生他將終日與輪椅為伴。
事發后,李仁杰羞愧難當,長跪不起。袁梅終日以淚洗面。曾經,屬于這個小家的幸福,已漸行漸遠。父母花費重金,甚至傾家蕩產,送子女出國留學,無形中也提升了對他們的期望值。而子女回國后,有的成了尖端人才,有的創業當老板,也有的當了普通員工。其實,只要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奮斗,早晚都會獲得不同意義上的成功。作為父母,理應平常心態,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接納他們的多樣化人生。
(因涉及隱私,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