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姐
海明威說:“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適當時機的緘口沉默,是懂得,是選擇,是善良,更是一個人的高素養。
白天刷朋友圈,我無意間刷到初中同學曬的一張寶寶百天照片。有點詫異,因為在我印象里,她的婚禮才舉行不久,于是留言恭喜。我說:“真好啊,恭喜恭喜,孩子都生了。”
同學立馬回了我一句:“是啊,剖腹產,提前生的。”
當時我也沒留意,過了大概1小時,我們共同好友也留了言。她說:“你不會是奉子成婚吧,再怎么提前生,也不會提前幾個月吧。”
真的是隔著屏幕都讓人覺得尷尬,初中同學一直沒回,過了一會兒再看她的朋友圈,那個動態已經被刪除了。
有些事不必看破,有些話根本不必說,你以為自己真相機智,其實明眼人都看得通透,不說才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
記得有一期“極限挑戰”,他們要把冰塊運到一個地方。黃渤用棉被包起來,羅志祥不解,問了好幾遍為什么。“為什么啊,就像人蓋被子,它會加速融化的。”
黃渤耐心地向他解釋,被子是隔熱的不良導體,人蓋被子不是因為被子本身發熱,而是因為被子把人的熱量聚集起來。冰也是一樣,被子會把它的冷氣聚集,導致它不會那么快融化。
看著羅志祥困惑的樣子,黃渤繼續解釋。這件事情的真相,其實大家都能看出來。但黃渤一直沒有說羅志祥缺乏基本常識,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說法:“看來我們真是生長環境不同啊!”
帶著體諒,帶著包容,多了一分耐心,多了一分關懷。
就算事件再淺顯,談及到別人的盲區時,也要巧妙避開,表面保全的是他人的面子,其實維護的是兩個人的友誼,收獲的是好友對你更好的印象。
我很喜歡聽到過的一個寓言故事:朋友有口吃,說話慢。有一次遇到有人問路,偏偏這人竟也是口吃,朋友就一語不發。同行的人不解,問他為什么不說,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說太容易,適時緘口太難。
《荀子·非十二子》里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什么意思?說話說得得當,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不該說話的時候能沉默得得當,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
千萬不能低估語言的力量。有時候,不當的言論可以讓你潰不成軍,好的言論也能讓你瞬間煥然一新。
看破不說破,面子上好過,是尊重,是智慧,是選擇后的善良,更是一個人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