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以學科體系為主教授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企業及個人發展的需要。如何主動順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增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高師資水平,意義重大。從課改結構出發,結合職場口才課程建設淺談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模式建構。
[關鍵詞] 職業核心能力;公共基礎課;職場口才;教學模式
職業核心能力是在職業活動中起支配以及主導作用的綜合能力,是支撐整個職業能力的基礎,它是職業能力結構的核心,是從事任何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具備的,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遷移性。
一、根據人的發展理念統一課程理念
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既要立足于職業崗位需求,又要將傳統的知識講授轉換為學生立足社會的綜合能力。結合8項能力,將乏味單調的“知識傳授課”轉變成生動實用的“能力訓練課”。以職場口才課程教學為例,課程教學模式的整體設計在對學生崗位調查的前提下,以業務活動為背景,以工作項目為導向,典型工作任務為驅動,基于學生完成崗位群工作任務所需口語交際溝通能力,充分體現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教育教學理念。
二、根據職業核心能力分解、重構培養目標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學生未來的崗位需求,分解重構課程的培養目標。具體分為顯性技能和隱性能力的培養。前者表現在學生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選擇正確的口語溝通形式及技巧,能做到觀點鮮明、內容充實、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得體的表達;后者則表現在學生能通過實訓,體驗職業活動過程,分析問題、制定方案、解決問題,完成工作任務,從而達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整理收集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溝通能力的培養目標。
三、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
高職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應試教育。職場口才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不能面面俱到,更要打破學科內容、章節結構為主的傳統課程體系的限制,要結合工作場景,選取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崗位工作流程、工作任務為原則,選取貼近實際,服務專業的教學內容要立足職業核心能力8大板塊,結合工作項目及工作職責,重構知識點與實訓內容框架。如在職場口才課程的實際教學實施中,以職場交際需要為維度,對學生在職業準備、初入和提升三大階段進行預設和梳理,設置職場中“必須、夠用”的10個口語交際情境:面試、同事共處、拜訪、小組討論、匯報、組織會議、競聘、演講、營銷推介和商務談判。在這些情境中完成任務,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四、根據教學效果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領下,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與合作能力、交際及應變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以職場口才課程中的“演講”一課為例,采用傳統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相結合展開教學:教師在微信群提前發布演講稿寫作要點,要求學生預習;組織現場觀摩,結合當地的演講活動,安排好機動的時間,要求各學習小組根據現場選手的表現,結合預習知識點,充分討論選手的優缺點并進行小組匯報;在理論和實踐學習的基礎上,撰寫自己的演講稿,將演講稿的要點提煉出來,進行匯報;此時拋出“觀點”“好觀點”“如何提煉觀點”的問題,運用頭腦風暴法請同學結合自己演講的內容進行思考,修改稿件,并請組員及教師指正;演講稿定稿后,配合內容進行態勢語的訓練,主要是模仿為主,雖然生硬些,但總算邁出了應用態勢語的第一步,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訓練自己的態勢語表達;演講以模擬比賽的形式進行,推選出學生評委,在演講的同時,也要求用自己的手機全程錄像,以供回去評價自己的演講,結束后由學生評委和教師進行點評;此時接入“如何評價”的方法,學生結合視頻進行自我評價。整個學習過程下來,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穿插實用又密切聯系自身的技能講授,學生的收獲非常之大。
五、根據教學思想改革評價機制
在實踐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改變,考核手段和方法也隨之改革。如,職場口才課程打破了以往“一卷定乾坤”的評價機制,體現自主開放互動的教學思想,采用過程性考核方式評價學生的成績,即日常教學評價、項目考核評價、獎勵加分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日常教學評價體現在出勤上,保證學習時間;項目考核體現在情景模擬中完成任務的全過程;獎勵加分體現在鼓勵學生參加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等相關賽事,在壓力下鍛煉,在實戰中成長。
以上結合職場口才課程,就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如何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進行了粗淺的思考,目的在于進一步將職教內容與職業實踐對接,實際操作與理論知識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以期對其終身發展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懷康.職業核心能力開發報告[J].高等職業教育,2007(2).
[2]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9).
[3]綦雁.《職場口才》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實踐[J].文學教育,2017(3).
[作者單位]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