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麒駿
[摘 要] 中職學校的辦校目的是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機電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是,從目前中職機電專業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及中職生學習特點的影響,很多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熱情不是很高,嚴重影響機電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信息化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也為機電專業學生課堂參與意識的提升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中職機電專業教師通過在課堂上采用信息技術,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課堂參與熱情。針對機電教學信息化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意識的對策展開了以下研究。
[關鍵詞] 機電教學;信息化;參與意識
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也是推動一個人前進的重要力量。中職機電專業教師應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這是他們應該研究的重要課題。信息技術的運用拉近了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教師通過打造信息化機電課堂,為學生營造生動化、直觀化、形象化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課堂參與意識,從而構建高效的機電課堂。
一、中職機電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中職機電專業主要集中在理論層面上,采用較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和題海戰術,而且在教學內容上多強調復制式和機械式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再加上教師沒有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或者與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融合大多流于形式,學生不能深入且全面地掌握機電專業的相關知識。例如,機電專業中焊接方面的知識比較復雜難懂,而且涉及的知識面也比較廣,由于缺乏趣味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課堂教學效果甚微。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介紹焊接技術發展前景的視頻,介紹焊接行業的良好發展狀況,使學生提高課堂參與度,讓他們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主動激發自身的潛能。機電信息化課堂的構建是建立在機電課程的基礎之上的,能夠有效區分機電專業學習的多種特點,為課堂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增強教學的靈活性,烘托課堂學習氛圍。學生置身于機電信息化課堂中,能夠更加系統地掌握機電相關知識,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也為其實踐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以往教學模式中,教師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學生由于自身學習到的知識沒能在實踐中進行驗證,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這也導致他們的課堂參與熱情不是很高。中職學生本身基礎知識與整體素質相對有限,這就更需要機電專業教師完善機電信息化課堂,致力于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二、機電教學信息化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意識的對策
(一)明確機電信息化教學要求,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要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中職機電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摒棄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如此一來,學生所獲取的知識會更加豐富,增強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此為基礎促進其實踐水平的提升,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機電信息化課堂的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和個性化,結合他們本身既有的基礎知識和認知水平,接近他們的“最近發展區”,以此為基礎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增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增強課堂的吸引力,以生活經驗帶動學生的情感共鳴,強化他們主動參與知識探究的意識。
(二)樹立人性化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基于目前中職機電教學現狀,教師應注重學生專業技能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設計機電信息化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增強教學的人性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把握好機電信息化課堂的前提條件,最大化地發揮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優勢,將人性化教學理念融入信息化課堂中,在激發學生課堂參與意識的同時,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與紙質教材相結合,相互襯托、互相影響。首先,將課本知識以圖片、視頻和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其次,配合教師的講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最后,教師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將PPT與教材知識相配合開展教學,不能機械地將課本知識搬到課件上,而是要突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趣味性與多樣性,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熱情。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機電信息化課堂的構建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實現我國素質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中職機電專業教師通過構建信息化課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長遠目標。
參考文獻:
[1]楊陽.如何激發中職機電教學信息化課堂學生的參與意識[J].職業,2018(8):93.
[2]高寶華.如何激發中職機電教學信息化課堂學生的參與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116-117.
[作者單位]
常熟市濱江職業技術學校
(編輯: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