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環境影響評價越發受到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已實施十多年,國家也根據實際發展進行了修正,水氣聲等評價也相對成熟,然而當前土壤環境影響評價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相關的法律依據不夠全面,同時規范統一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剛剛實施,加上評價方式不夠規范、信息公開程度較低等因素,一定程度影響到土壤評價的落實,應健全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同時建立公眾參與體系,以促進土壤環境保護,減緩土壤環境退化。基于此,本文將對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分析,并探討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的策略,為管理土壤環境、防控污染提出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問題
中圖分類號:X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2-00-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The state has also revised it according to actual development.The assessment of water,gas and sound is relatively mature,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oi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at the relevant legal basis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the standardized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have just been implemented,with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not standardized and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low,aff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il assessment to some extent.We shoul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further standardize soi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nd establish a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to promote soi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itigate soi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soi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nd discuss the key problems of soi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nd propose strategies to improve soi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nd then provid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managing soil environment and preventing pollution.
Key words:Soil;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Problem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環境污染與土壤破壞問題,國家越發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政策來保護環境。近年來,環境影響評價的提出對于保護、改善環境具有一定的影響,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包括水、大氣、生態、土壤與聲等,針對不同的環境要素制定相關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但當前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剛剛實施,尚不夠成熟,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中通常是定性分析土壤影響評價,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經驗來解讀土壤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關鍵問題,并提出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的策略。
1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
當前我國土壤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需建立土壤環境評價體制以改善土壤問題。土壤環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如地域、土質、氣候與空氣污染等,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再加上空氣污染源存在形式多樣化,在調查土壤時難以評價氣候、污染源等[1]。此外,土壤評價體系也較為復雜,一開始評價土壤通常是對居住地以及農產品種植等方面進行評價,當前土壤評價體系更為全面具體,涉及到各種情況下的環境問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當前我國最為成熟的保護環境制度之一,能夠有效保護與改善環境。近年來,國家也意識到制定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重要性,秉承著一般性原則對土壤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提出預防和減輕影響的措施,以保證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能夠保護土壤環境,因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缺乏技術文件,再加上評價多為定性分析,當前土壤環境影響評價仍存在一些問題。
2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存在問題
2.1 法律依據不夠全面
當前,我國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存在法律依據不夠全面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都提出在建設項目時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針對大氣、水、噪聲等環境因素,我國紛紛出臺相關專項污染防治法、保護條例、管理規范和專項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法律體系相對比較成熟。而對于土壤,《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了各地實施細則的出臺,《土壤污染防治法》也于2019年施行,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土壤法律體系的建立,但仍不夠系統全面,因此,在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中,通常也會規避有關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2]。
2.2 信息公開程度較低
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離不開監管和數據信息公開,但當前相比于大氣、水、聲等環境因素,土壤監測信息公開程度遠遠低于它們,一定程度影響到公眾保護土壤的認知。大部分民眾并未意識到保護土壤的重要性,缺乏保護意識,同時土壤信息公開不夠全面也會影響到工業和企業,導致其弱化保護土壤環境的意識,不利于全面開展土壤保護、防止或減緩土壤環境退化[3]。因此,在對土壤環境進行監測時,需要及時公開信息數據,一方面能夠充分調動大家參與到保護土壤環境中的積極性,促進公眾提高土壤環境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節約成本,避免重復調查土壤環境的質量,同時也能促進土壤環境的調查和評估更為準確,以科學有效地對土壤環境進行防控。
2.3 評價方式不夠規范
因《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剛剛實施,目前運用還不夠成熟,其評價方式也不夠全面規范,通常是對土壤現狀和污染程度進行評價,缺乏對土壤污染進行定量預測與分析,比如污染擴散的范圍和污染的程度等。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的實施,難以有效保護土壤環境。
3 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的策略
3.1 健全法律法規
綜上可知,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對于保護土壤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應針對性提出解決策略,以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三大環境領域包括大氣、水和土壤,大氣與水的法律體系均較完善,且得到了較成熟的應用,而土壤法律體系相對較弱,應進一步完善土壤環境法律法規,構建土壤污染防治保障體系。應以《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指引,進一步構建包括調查、監測、評價、實施、管理在內的系統且全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并落實“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風險管控”的要求,明確土壤環境監管和治理的權責,并加強土壤執法監督。土壤污染的因素較為多樣復雜,比如水體污染會影響到土壤,大氣污染一定程度也會污染土壤,因此還需構建與水、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聯系,從而形成系統全面的法制法規體系,便于保護土壤,防治土壤污染[4]。
3.2 標準體系貼近實際
盡管我國在2018年推出《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與《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等兩項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但仍存在標準指標少、標準值沒有貼近實際等問題,并且也暫未劃分建設用地標準,土壤資源使用可分為住房、工業以及商業,沒有落實用地標準一定程度也會影響到土壤環境的保護與防治。目前我國土壤環境影響評價通常是監測重金屬,較少分析建設項目中存在的其他污染物。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土地資源緊缺,且用地變化較快,例如部分工業用地,已經變更為商業區或者居民區等,為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應該按照土壤的用途或者類別進行劃分,土壤標準體系應貼近實際。
3.3 公眾參與評價
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可建立公眾參與機制,讓公眾參與到土壤環境評價中。公眾是土壤環境的受益者與影響者,我國存在的土壤環境污染問題通常是由于公眾缺乏土壤保護意識而導致,因此,讓公眾參與到土壤環境評價中,一方面能夠促進、培養并提升他們保護土壤的意識,使其共同參與到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另一方面土壤環境影響評價能夠貼近公眾的實際生活,因此公眾能夠推動決策者更好地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4 結語
綜上,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對于土壤保護與污染防治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當前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存在法律依據不夠全面、信息公開程度低且評價方式不夠規范等問題,對此需要健全法律法規,建立公眾參與機制,促進公眾參與到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以進一步完善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參考文獻
[1]滕涌,周啟星.土壤環境質量基準與水/大氣環境質量基準的轉換研究[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8,48(11):1466-1477.
[2]宋京津.新時代背景下土壤環境影響評價與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環境與發展,2018,30(08):22-23.
[3]尚夢佳,周忠發,王小宇,黃登紅,張珊珊.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喀斯特山區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以貴州北部一茶葉園區為例[J].中國巖溶,2018,37(04):575-583.
[4]宋文恩,李寧,周連寧,李迎龍,宋彥敏.關于環境影響評價體系中土壤環境評價的幾點思考[J].科技風,2017(15):115.
收稿日期:2019-11-08
作者簡介:郭婉虹(1988-),女,漢族,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